第一章 我的寿命很紧张(2 / 2)
闻着有股五香味。
“此乃我家东主研制的酱油,诸位可蘸牢丸品尝。”宋德郑重介绍到。
学子和佃农们一脸肃穆,等待管事分发。
管事拿起个匙子,一人一匙子,舀在陶碟中。
一人一匙子酱油,用筷子夹牢丸,众人小咬一口,然后……
“好吃,美味无比,李贤弟大才。”一学子赞赏。
其余人等纷纷附和,好,好吃,必须好吃,哪怕不好吃也得说好吃。
没办法,白住人家房子。
何况今天晚上又有不要钱的灯。
其他佃户,除了两个不能吃牢丸,只能吃稀食的小家伙,其他十七个孩子也礼数不缺。
孩子在和学子们学习,李易为他们提供笔墨纸砚。
所以十户佃农,除了种地,其他的活也主动要求给东主作。
李易尝一尝酱油,嗯!味道不错,纯酿造的就是比勾兑的好吃。
一顿饭吃罢,李易休息,准备卖酱油。
学子们回自己小屋子,按照李易的操作方法,把延伸进屋子里的小铜管上面的陶灯点燃。
屋子里登时明亮起来,比蜡烛亮多了。
一个个捧着书苦读,偶尔记下心中所思所想。
翌日早,由于今天要种蒜,庄子里的人开始一天三顿饭。
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喝了小米粥,吃一个煮鸡蛋,进学堂先自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清脆的诵读声从学堂里传出来。
听着声音,干活的佃户们一时间浑身充满了力气。
附近一个庄园中,此时有一年约三十几许的人侧耳倾听。
片刻后,他指着李易的庄子问:“那是谁?”
他左近一个始终弯着腰的人尖声回道:“原是一族,后相继爆毙,只活几人时,遂招同族孤幼李易入族,未几,几人赴族人之前尘。”
“为何有幼儿颂读千字文之声?”此人又问。
“回太尉问,李易今岁刚入舞象之年,弱不及冠。然!懂学业,知教化。”
“去岁冬,招佃户有十,又买奴婢九人。”
“后建窑烧砖,冬日成屋,许京城无根学子借住。”
“学子念其恩,教佃户子以学文。”
被呼太尉者,面露笑容,道:“还有这等少年?不若你我更衣去看。”
“太尉……”旁边人犹豫。
“可有凶险?”太尉问。
“倒不曾。”
“如此且去。”
两个人换一身普通的衣服,也不牵马,转个方向,绕路过去。
这时四十二个学子也纷纷起来,洗漱一番,到牛棚、猪舍、鸡圈打扫。
那两人正巧赶到,看一群学子干这等农活,很是吃惊。
太尉来兴趣了,溜达到牛棚。
未见牛先看到了一副对子。
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附首甘为孺子牛
“好联,好字。”太尉仔细品味后称赞。
转过头,到猪舍,同样一幅对联。
上联:无豕不成家
下联:去国难守族
太尉看到这个,倒吸一口凉气。
现在可是族在国先,这幅对子却说无国即失族。
他攥了攥拳头,又去鸡圈。
鸡已经被放出来了,学子们打扫上下两层的鸡窝。
上层不用管,鸡窝里横隔栏下面的鸡粪掏出来。
然后太尉又看到一幅对联。
上联:每啼晨晓凤鸣去
下联:常念暮夕禽唤归
他眼睛闭上,轻叹:“唉~~~”
他想到了自己的这个太尉官职就是皇帝弟弟给的。
皇帝弟弟实在是不想再手足相残了,就把兄弟们放在一起。
在朝上,皇帝弟弟自然是龙,如凤凰凌天。
等下朝,皇帝弟弟又是跟兄弟们抛开其他的身份。
鸡存凤鸣志,但却暮来归。是因为有家人吗?
“一个对联写胸怀,一个对联写家国关系,一个对联写亲情,好才华。”
太尉被震撼到了。
明明是一个普通农庄,感受到的却是磅礴的气度。
那少年,何许人也?
耳边持续响起的孩童读书声,如仙乐般在萦绕。
这,便是大唐子民?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孩子们的声音继续传来。
太尉突然笑了,是啊,推位让国,这是说自己和自己的父皇吗?
就在他想的时候,一个打扫完鸡圈的学子凑过来,拱手:“这位仁兄请了,你也是慕田居而来?”
太尉愣了一下,随即明白。
对方是含蓄问,你是不是也没钱住房子了,所以跑到这里。
不过他一琢磨,觉得也对。
现在冬小麦没有成熟,去年的存粮也吃差不多了。
于是粮价高,对外来长安生活的学子们来说殊为不易。
再过一个月,是真正的青黄不接了。
“此来看看,不知那东主可在?”他含糊了一句。
“种蒜呢,若仁兄不急,且待他晌午回来。”学子指一个方向。
“多谢,还是我前去为好。”太尉抱拳,与身边人朝那个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