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古代养皇儿(6)(2 / 2)
……
这边太医看过清音,发现刀口是挺深的,但却并不在要害之处,只需好好静养即可。
两父子听后,这才放下心来。
皇帝这番大的动静,还是惊动了不少人,正是没有要瞒的意思,见到儿子之后,皇帝甚至希望全天下都能知道他有了亲生皇子这件事。
此时皇帝是绝不可能再留儿子在宫外的,不仅是因为刺杀,也因为他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所以他将亲卫留下不少,护卫不宜挪动的时妃,齐垣这才答应先跟他回宫。
所以在他带着齐垣回宫之后,直接震惊了所有见过齐垣的人,他与皇帝站在一起,别人想说他是假的也无从说起,概因这两人实在是太像了。
皇帝不舍儿子住得太远,自己难以照应得到,就将他安排在自己的通光殿侧殿,亲自带着他。
皇子回宫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朝野,尤其是皇帝接齐垣回宫时,就有不少外面的百姓看到了,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子十分肖似皇帝,一看就是亲父子,大多百姓还是为宽仁爱民的皇帝有了继承人而高兴的,尤其在听说这位皇子就是前段时间将北厥驱出关外的齐家军将领时,更加高兴了。
……
后宫自是也都听说了此事,虽然还没有见过那位皇子,但很多人都心思各异。
像是皇后,此时就有些蹙眉,这忽然出现的皇子,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性情?只说小小年纪用兵如神,可是大兴素来重文,要是他将来穷兵黩武,于大兴而言,说不定是祸不是福。
这些年来,陛下待她越发冷淡了,她说的话,陛下也多是不耐烦听下去。
皇后也不敢跟皇帝对着干,每每想到先废后的下场,她就没有勇气去皇帝面前找存在感了。
其实这也是因为当年知道时妃有娠的人,皇后也是其中之一,皇帝不是没有怀疑过她,只是没有明确证据,但也防备于她,所以这才待她逐渐冷淡了,这几年更甚。
……
齐垣入宫后,皇帝是除了上朝外,基本上都把他带在身边,怕他不适应。
皇帝不时问起齐垣在外这些年的生活,齐垣挑挑拣拣的跟他说了些,通常是些好话,不多说这其中的苦楚,皇帝见他小小年纪就这般贴心懂事,反而心中酸软,更加心疼他了。
二人一聊就聊得夜半时分,直等到齐垣睡迷糊了,皇帝才不舍的离去。
“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啊,朕是越看越喜欢,要是他能在朕身边长大该多好啊,朕一定会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他。”皇帝跟孙永忠感慨,又欣慰又心酸。
“陛下,殿下如此懂事明理,又被教养的这般好,您应该高兴才是啊。”孙永忠劝道,说实话,连他这心里都对殿下是既心疼又喜爱,别说是陛下这个亲生父亲了。
“朕知道,就是见他只报喜不报忧,朕心里难过罢了,纵使朕未曾经历过,也能想像得到,他自幼无父,过得怎么可能顺心如意呢!”皇帝光是想想皇儿在外这十几年的遭遇,心都在滴血。
孙永忠看出陛下看重皇子殿下,也不深劝,转而劝道:“陛下,天色不早了,不如早些歇了吧,明日可不能让殿下等太久啊。”
皇帝一想也是,也不再絮叨,就让人侍候着睡下了。
……
次日,皇帝就下旨册封齐垣为晋王,而晋王这个封号,是所有亲王封号之中最尊贵的。
这个封号代表了什么,不言而喻。
原本还有些质疑的朝臣,也在见过齐垣本人之后,无言以对,甚至对于宗室要求滴血验亲的要求,齐垣也没有反对,在众人看到碗中的两滴血相溶之后,再也没有人质疑了。
皇帝没有其他皇子,只有齐垣一个亲子,很快就有朝臣提出晋王应当接受正统储君的教育了。
皇帝听后也没有反对,既然朝臣和宗室都认可垣儿的储君地位,那他自然不会反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这皇位早晚都是垣儿的,让垣儿早些接受并适应如今的身份,早些学习治国之道,他也更能放心。
没想到,此举却遭到了齐垣的拒绝,他只说此次之所以回京,只为认父,不想身份不明,让人耻笑而已。
而辽州还有许多要务需要他回去处理,所以他并不打算在京中多待。而且,他对大兴的江山不感兴趣,若是想要,他自己就能打下一片江山出来。
而此时的皇帝和朝臣这才想起来,他们面对的少年并非是个毫无根基的普通人。
他手下不缺神兵利器,是能以两万兵马直驱北厥二十万之铁骑的奇才。
“垣儿,你是我唯一的儿子,这大兴江山只能传给你,你怎么能离开?”皇帝直接急了,他的儿子如此优秀卓绝,如何能不继承大兴皇位和这祖宗基业?!
“爹爹,儿子是您的儿子不错,但儿子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希望您能支持儿子。而且儿子会将娘亲一起带回辽州,毕竟娘亲的身份在京中也是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