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明月(2 / 2)
灵霜在脑海中幻想了一下萧珩与谢五娘并肩而立的画面,重重点头。
但很快她又担忧道:“可是郡主,若是殿下与谢五娘定亲,甚至成亲了而忽略你,你怎么办?”
刚要给萧珩写信的长宁一呆。
握着笔杆的小手无意识的紧了紧,很快又放松下来,语气笃定道:“不会的。”
她静下心神,洋洋洒洒了写了五六页纸。
除了询问萧珩的近况,也将自己身边的许多琐碎小事写了上去,譬如她学会了清账、菜园子里的作物抽芽了、他院子前的红梅树也长出了新的枝丫……
以及,她还认识了谢五娘子。
她本想拐着弯试探萧珩的心意,可转念一想,他们二人都没正式见过面,忽然问起有些唐突,便歇了心思。
她将下巴搁在案上,望着面前成堆的账册和话本,有些索然无味。
也不知道萧珩到哪儿了。
萧珩谢清纬几人刚到边关西平城。
西平城是西北边陲的重要防线之一,负责驻守此地的,历来是沈家的威远军。
在他二人赶到之前,大魏的将士已经和匈奴短暂交战过数次,为防奸细混入城中,守城的士兵对过路的百姓都要严加盘查行囊和路引。
守城士兵看过二人的路引,急忙派人给军中传话,很快一个体型高大,穿着银色甲胄的中年男人提刀出城。
“殿下,谢公子。”他略一抱拳,神色淡淡。
来人正是西北威远军旧部,沈青云。
他对萧珩与谢清纬这种勋贵出身的子弟并无谄媚巴结之意,领到军中后便将人安插到青字营,与其余士兵同吃同住。
夜晚,西平城上空星光璀璨,辉映中天,远处连片的枯黄野草也染上细碎清冷华光,凉风吹过,荒草摇曳,起伏连绵,伴随着呜咽悠扬的羌笛声,一浪一浪朝更远的方向荡开。
萧珩独坐营帐之内,案上跳跃的昏黄灯光衬得他眉眼如墨。
“到了边关还要读书写字啊?”
谢清纬撩开帐帘,好奇地凑上前去。
萧珩眼皮都不抬一下,将晾好的信纸对折塞入信封之内,“有事?”
“有事谁要来找你啊。”谢清纬撇撇嘴,“这不无聊才过来找你说说话嘛。”
萧珩没有接话,将信封好后,拿起手边的一支小竹笛就要起身,被谢清纬拦下。
谢清纬年长萧珩一岁,从前在陇西郡学时,他就时常厚着脸皮没话找话,起初因为太聒噪屡次被人打出来,后来在萧珩的拳脚下,他的功夫也渐有长进,他又是个愈挫愈勇的性子,往萧珩学舍跑得更勤快了,一来二去也算熟络。
如今他们又一路相伴前来边关,谢清纬更是毫不忌讳,一把抢过他手中的小竹笛,不着调地哇了一声。
竟是仿着羌笛的模样自己做的。
上头还雕刻了精致的柳叶纹,瞧着像给小姑娘把玩的。
他不由揶揄道:“你亲手做的啊,这是要送谁家的小娘子?”
萧珩冷着脸劈手将竹笛夺回来,二人简单拆了两招。
谢清纬被他一掌拍退两步后,理了理身上的袍子,恍然道:“难道是……给我妹的?”
萧珩稍稍蹙眉,声音冷淡到几乎不近人情,“你妹是谁?”
谢清纬默了一下。
旋即,作为妹控的他跳起来嚷道:“你居然不知道我妹?我妹在整个陇西郡那都是数一数二的才女加美女,你居然不认识?你知不知道……”
“不知道。”
萧珩掏出帕子,把被人染指过的竹笛仔细擦干净,面无表情。
对自家老头子相中萧珩当孙女婿之事一清二楚的谢清纬,听到这三个字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老头子究竟看上萧珩什么了?
“不解风情。”他啐了一口,回身歪到炕上,懒洋洋问:“不是给我妹的,那你这玩意儿要给谁?我两认识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你何时有了相好的红颜知己?”
话到此处,谢清纬又一次悟了,“难道是在上京那些年认识的?所以我才不知道!”
他不依不饶起来,上前推了萧珩一把,逼问道:“你快说,究竟是要送给什么人?”
萧珩动作一顿,长睫微颤。
帐中暖光落进他黑曜石般沉静的眸,如雨落大海,泛起细小的波澜。
谢清纬震惊地发现,这个始终冷着脸的少年,薄唇扬起淡淡的弧度,连声音也是不同以往的柔和。
他极轻极缓地道:“一个……重要的人。”
是孤寂黑夜里,映照深渊的皎皎明月,是他生命里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