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 2)
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抓住的,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
<atitle>佛说人生有四苦与八苦,指的是哪些苦?<imgsrc>
佛教说,人生有四苦,八苦,乃至无量的苦。四苦,就是生、老、病、死。人在娘胎中舒展不开,感到很局促;母亲吃了一口热的,胎儿感觉像是在下油锅;母亲喝了一口凉的,胎儿感觉掉进了冰窟窿里。生苦:人在出生的时候,哇哇大哭,苦不堪言,出生之后,有的人卑微贫贱,有的人身体残缺,这是
<atitle>什么是祖师西来要传付的意旨?庭前柏树<imgsrc>
僧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要传付的意旨?”从谂禅师回答:“庭院前的柏树。”僧人说:“和尚不要拿眼前景物来指示我。”从谂说:“我并没有拿眼前景物指示你。”僧人又问:“什么是禅师西来的意旨?”禅师答:“庭院前的柏树。”祖师西来的意旨,即佛的玄妙意旨,亦即真理,到底是什么?禅师答:“庭前柏树。”僧人不满意此答,禅师再答仍是:“庭前柏树。”事因理立,
<atitle>月身宝殿叫肉身宝殿的来历,以及供奉的金地藏菩萨肉身介绍<imgsrc>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atitle>小乘的发心与大乘的发心有什么不同?<imgsrc>
佛陀有两大弟子,一种是小乘,包含了声闻、缘觉,一种是大乘,即菩萨乘。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发心不同。小乘的发心以自己了生死,得解脱为终极目标,菩萨乘的发心以普度众生,究竟成佛为终极目标。二者间的发心之所以不同,都是因为福报与智慧的差别。小乘的福报与智慧逊于菩萨乘,由于身心不够坚定,无法独立面对种种的顺逆境界,遇到境界会产生退怯之心,所以只能常随佛陀左右,所持的声闻戒律也
</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imgsrc></a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