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燎原之星火(1 / 2)
在场的几位院士都是机械方面的专家,只要给他们零件和材料,他们完全靠自己一个人都能造出一个汽车出来。
所以当林晓将这个编码器的内部结构展现给他们之后,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个结构。
或者说,这里面是一个全新的编码器结构。
如果说原来的编码器,内部就像一个单轴马达,而林晓的这个编码器,内部却仿佛是一个四缸发动机。
同时也正是这“四缸”,使得这个编码器能够做到将原有精度八分的程度。
上个世纪前半叶,编码器诞生了,那时候的编码器还基本上都是机械编码器,直到后来,光电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于是编码器便走上了光学编码器的道路,光学编码器也因为其足够精确的原因,使得其成为了主流。
于是现在的光学编码器,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在一毫米的位移中,分成更多次脉冲信号,这就对其中传感器带来了巨大的要求。
而林晓的这个结构,却并没有将希望寄托于光学传感器的优点上,而是将光学和机械进行结合了起来,进而实现了对精度的优化。
这绝对可以称得上天才之作,甚至在这些院士们眼中,林晓已经开创了编码器的一个新领域。
或许这个新的领域,可以称之为光学机械编码器了。
“你到底是怎么想到这种结构的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谭院士忍不住说道。
林晓笑了笑,说道:“就是一个空间想象力,然后思考一下,就想到了。”
几位院士都撇撇嘴。
空间想象力什么的,说的就跟他们不强一样,研究他们这个领域的人,空间想象力谁又不强似的。
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捕捉到那些偶然闪过的灵感。
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
想到这,他们又在心中感到惊叹。
他不仅在数学、物理的理论研究上那么天才,现在居然在机械上面都表现出了如此天赋,世界上难道真的有全才?
忽然,另外一位王院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林晓,你没有考虑过实现十分、十二分的结构吗?为什么只是弄出了一个八分结构?”
听到这,林晓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我当然考虑过,不过最后我用数学证明了八分结构是最适合的,再进行更多分的话,最终会导致过程中误差较多,同时对我们的生产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八分是最容易实现量产的结构。”
“直接用数学证明?”几位院士都露出疑惑。
林晓一笑,随后从旁边找来了一张纸,再找来了一支笔,然后便在上面开始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在上面指出一个个点,最后写起了数学式子。
之前他当然也想过更高分的结构,比如十六分,甚至三十二分。
但显然,结构是做不到无限分下去的,当初他在脑海中只是想了想,强大的数感便告诉他这些都不成立,只有八分是最适合的。
当然,为了让这几位院士更好的理解,他便现场对其直接进行一个证明好了。
很快,用去了两张纸,他便完成了对一个方程式极限值的求解。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当x等于4的时候,y的值是最小的,因此此时的误差是最小的,而当x等于其他值的时候,y都不等于0。”
看着林晓信手拈来就将他们这个实际机械问题转化为了一个数学证明过程,几位院士面面相觑一眼,都感受到了一种被打击了的感觉。
最后他们摇摇头,算了,不要跟年轻人去比了,他们只是一群中老年的家伙而已。
总不能说一句“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然后几十年后说句“死者为大”吧?
还是服老吧。
还有,刚才他们觉得这种新的编码器应该称之为光学机械编码器,但是现在看来,未来这个编码器的结构是不可能有什么改变了,基本上就只能是八分结构。
所以,这种新的编码器就可以称之为林氏编码器了,或者说这种结构可以称之为林氏结构,因为它只有这一种样子,无法进行改变。
而见到几位院士这样子,林晓微微一笑,问道:“各位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几位院士都摆摆手:“没有问题了。”
林晓点点头,随后目光认真了起来,说道:“那就好,那么,各位院士,我现在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拜托你们。”
院士们一愣,“你说。”
林晓说道:“各位应该知道,这个结构对编码器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
“肯定知道啊。”
院士们说道。
通过机械的方法直接让编码器精度缩小八分之一,即使华国编码器和国外差距大,但也不至于八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凭借这个新的技术,未来对于国内伺服电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足以让他们直接跟上世界先列。
说到这一点,谭院士便立马问道:“对了,林教授啊,你这个专利应该已经申请了吧?可别被别人给抢了。”
这种结构性专利,顶级的机械专家看一眼就能看出门道来,这也是这种结构性技术的弊端,所以不抢先把专利给申请了的话,最后肯定会被别人给抢注了。
林晓一笑,说道:“这个谭院士放心就好了,这种问题我肯定不会忽略,相关专利都已经申请了,国内和国外。”
接着他便说道:“所以,我现在有一个提议。”
“专利有效期基本上国内国外都是20年。”
“这个结构基本上也能使用20年,因此我不打算将这个专利授权给国外。”
“此外,我愿意将这个专利,免费授权给国内相关厂家。”
“我希望这个专利,能够激发我国各大厂家在这上面的投入,让我们华国的编码器,能够追上国外,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各位院士应该对那些有资质的厂家熟悉,我希望各位院士能够将这个消息传给他们。”
林晓的目光很是认真。
对于这个打算,他之前已经好好思考过,并且做出了决定。
因为华国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往里面投入一些活力,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他一个人是无法推动的,只能在关键的地方去做出努力,这需要整个华国行业一起去推动,一个人的努力,终究比不上所有人的努力。
国内工业技术发展滞缓,迟迟无法跟上国外,正是因为缺少推动力。
但是缺少推动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内在这种工业技术上的科研潜力,并非不如国外,就比如在高端机床上,如果真的肯下一番功夫投入,也不是不能研发出来。
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种“下一番功夫”的事情,并没有出现,这也是国内因为受到了国外的打压。
比如机床上,国内的公司如果花费大力气在机床技术上做出了突破,国外公司就会立马将相关的技术降价给国内销售,而因为“国外质量好”、“国外技术更先进”这些观念,国内的相关采购商就会放弃购买国内的技术,而去选择购买国外的。
于是原本花了大力气在这一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的公司,就可能因为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说不定就直接倒闭了,于是其他有这个心思的公司见到其他公司这么惨,于是也就会放弃这个想法,安安心心地摆起了烂。
而国内公司摆烂,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也就同样“摆烂”了,自然就更加没有心思去为技术突破奉献了。
现在终究是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