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尤念的担忧(2 / 2)
有些寒门秀才一跃成了富足的学识人家。
不少没什么成就的秀才,都过来这里开学堂了。
“瑶儿,昭儿把这里治理的很好。是个不错的。”
“娘亲,昭弟有才学,有志向,他从小就很崇拜阿锦这个大哥,所以许多东西都是在跟着阿锦的脚步。”
“是呀,比那两人强多了。这几日过去看看他们夫妻吧。顾姨娘也在么?”
“顾姨娘应该也在。”
“嗯。”
“娘亲,我带去去益州城中转转吧,不少北突人过来这边做生意。现在城中什么铺子都有,就连日常的油盐酱醋都有。
当地的百姓也有不少跟着学习的。不出几年,这些日常的东西,他们都能掌握住。”
“嗯,没想到野人的学习能力这般强。”
“娘亲,他们之前没有跟外界联系过,就像出生的婴儿一般,突然看到外面的世界,就会有样学样,我们给他们灌输什么东西,他们就会模仿什么东西。”
“那倒也是,这里的人,现在俨然和北突没什么区别。听说大青山的也过来做生意了?”
“嗯,旺财婶家的豆腐坊在这里开了家分店。
花三婶和儿媳在这边教当地的人做饭,顺便还是个小饭馆。”
“是么,他们这是抓住时机了。”
以前百姓们想要生财,关键是没有那个道,现在北境遍地都是生财之道,许多从别处牵过来的难民,并没有过的多么苦,反而到了这里,有了土地,有了收成,在没有房子之前,官府还提供避难所。
这种好事儿,可不是所以地方都有的。
...
南昭这一年依然在忙着益州人学习知识的事情,只有读书认字,才能让这里的年轻人走出去,和南月融合。
事实上,这这里的年轻人普及知识的概率要比北境还要多,他们为了能不挨饿,愿意学习认字。
只有认识字了,才能得到外面的银子,有了银子,就能买粮食。
认识了字,就能听懂外面人的话,可以跟着他们学习种植粮食,这些意识,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这一年的益州,田地旁边多了几条浇灌的河渠岔口,城中的商铺也多了不少。
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城中机会都有,还可以货比三家。
外面的商人来这里收山货的不少。
关于北突办的学堂的事情,南锦的意思,先不用在益州和合浦修建。
毕竟这里的秀才们教的很好,各个地方都有,也是形成了一个规模。
等个十几年在开设书院也不迟。
现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修建道路,让百姓们不在为吃穿发愁,就是最大的进步。
旺财婶在这里请了个当地百姓做活,因为家里人口有限,实在忙不过来。
再说这做豆腐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算学去了也不所谓。
多教几个徒弟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