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烫手的山芋” 1(1 / 1)
上世纪末的俄罗斯政局可谓是狂风暴雨、变幻莫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遗产的最大继承者,将民族矛盾这块烫手的山芋一并继承下来,而其中尤以车臣问题为最。车臣信奉伊斯兰教,多年以来,车臣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使得克里姆林宫头痛不已。
车臣共和国位于俄罗斯南部北高加索山脉的东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650公里。其在南部高山地带与格鲁吉亚交界,其余地区分别与印古什、北奥塞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达吉斯坦接壤。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尔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战争使车臣人尚武、好斗、善战。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十月革命后,先是邓尼金的白俄军队在伏尔加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与红军作战,车臣人痛击闯入他们家乡的白军,被莫斯科封了个苏维埃山地自治共和国。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俄罗斯贫苦农民是养不起马的,于是,由俄罗斯工人组成的工作队就把有马的车臣人一律当成了富农,不但马要没收,而且俄共左派对富农的政策是肉体消灭。对于车臣部落的牧民来说,马和枪都是男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抢他的马,他宁愿持枪战死。于是,北高加索车臣地区开始出现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这种反抗情绪并没有平息。二战期间,德军充分利用车臣的民族情绪,许诺给予其充分自治的权利,从而得到了一些车臣部落的支持,该地区还成立了一个高加索兄弟特别党。后来,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387万车臣人和91万印古什人押上闷罐火车,强行押往哈萨克斯坦。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车臣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的一大难题。1991年9月,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佐哈尔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起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与车臣分裂势力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战争。
1995年1月1日,俄军分三路攻打格罗兹尼。最初投入兵员38万人,230辆坦克,454辆步兵战车,388门火炮和追击炮,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几乎所有现代化武器装备。
这时,车臣人对这场预料之中的战争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车臣非法武装通过山地战、游击战和街道巷战对俄军的进攻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而当时,俄军官兵则普遍背着超级大国的包袱,对一举歼灭车臣非法武装充满了幻想。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甚至当众宣布,俄军能在几天内占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