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人才储备(1 / 2)
“英台不负子阳兄所托,事情办成了!”祝英台根本没有去询问建康到底有没有房子的,而是直接让管事从谢氏名下随便找了一幢宅子。
建康虽然不是洛阳,但是作为东晋的帝都,也是寸土寸金。
冉明没有想到祝英台办事效率如此高!冉明意外的道:“这么快,不如我们去看看宅子!”
祝英台找的宅子在钟鼓楼附近,是一幢三进的院落,附近多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冉明在建康不是没有一点根基,他的粘杆处分部就设在望月楼,靠近秦淮河河畔的闹市区。不过,冉明作为质子在建康,肯定是惹人注意,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冉明根本没有动用粘杆处的力量,对于祝英台也只是试试看的想法,没有想到,事情居然办成了!
这幢宅子占地倒不是很大,也就是二十来亩,三进院落,一百多间房屋。房屋状况倒还不错!祝英台边引着冉明观看,边道:“这幢宅子各种家具,一应俱全,只要搬来铺盖,就可以直接入住。前主人走得太匆忙,还剩下了十几仆人、奴婢、杂役。英台寻思着子阳兄身边也没有什么可使唤的人,就让他们留了下来,如果子阳兄不满意他们,可以打发他们走!”
冉明道:“英台兄的眼光,明还是相信的,既然英台兄看他们合适,他们就留下来吧!”
冉明满院看了一圈,感觉非常满意。祝英台没有白送给冉明,他知道如果白送冉明肯定会怀疑她的身份,所以她让一个谢氏的管事与冉明直接交易。双方交易完毕。祝英台道:“这个宅子里有丫鬟十人,厨娘三人,杂役六人,管事一人。管事姓徐,名满仓。豫章人。”
冉明看了看这些杂役,除了丫鬟模样清秀之外,莫约十七八岁之外,其他人都是年龄偏大。反正冉明手中也没有人手,就把他们全部留了下来!
管事徐满仓,大概四十来岁,有点驼背,一脸忠厚,不过眼睛里透着一股子精明劲了。冉明宣布这些仆役全部留下之后,徐满仓就带着这十几个仆役前来拜见新东家!
三十名麒麟卫从礼宾院搬了出来,杜聪成了冉明的新管家,而徐满仓则是外院管事!
等搬完家,时间已到了掌灯时分。
冉明和以往一样,留祝英台在此居住。
用一万多金,赚了十几倍的财物,冉明非常开心,因为自己成功的忽悠,为魏国带来的实惠利益,虽然不知道晋朝会不会如约执行,想来皇帝在朝会上宣布的事情,他们为了面子,也不会太打折扣。
冉明亲自下厨,让厨娘准备了大块的牛骨头。中国历朝都是以农为本,重农轻商,所以基本上耕牛是不允许宰杀的,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让杀牛,牛总会生病吧,或者摔伤,不能再进行劳作,所以,牛肉虽然珍贵,倒也不是吃不着!
冉明让厨娘把大块的牛骨头放在锅里一起熬,这个时候,牛骨头汤是没有盐的。等骨髓熬出来以后,冉明又把切成薄片的牛肉放在锅里煮。
等好了以后,用三层丝绸将汤的残渣过虑掉,剩下的汤晶莹剔透。冉明又在汤中放入各种调味料和葱花,以及芥末、醋。这样,一碗香味扑鼻的牛肉汤就出炉了!
丫鬟把三碗牛肉汤在放桌子上,汤上的上碧绿的葱花。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祝英台喝了小一口,登时一股暖意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香绕唇齿,说不出的舒服受用,赞道:“汤浓味美,不腥不膻、肥而不腻,这汤真是非常不错。”
冉明道:“那当然,你要看这是谁做的,这可是本大厨师亲自指导的,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第二家!”
牛肉汤配贴锅饼,味道不错。祝英台终于打破了他从来不吃第二碗记录,一顿饭吃掉了三块饼子,两碗汤。
饭后,祝英台边喝着冉明清茶,边思索道:“子阳兄,现在宅子已经买好了,报纸什么时候开始办?”
冉明道:“宅子只是第一步,现在就需要第二步!”
“第二步?”
“招手!”冉明没有拐弯抹角,开门见人的道:“招人,招大量的人!要有许多识字的人,从事专门的排版,当然,还需要一些审稿、排版、印刷的专门技术人员!”
祝英台道:“这些事情,我帮不上忙,我能做什么?”
冉明道:“职务我早就给你安排好了,就是我们这个报纸的总编!”
“总编?”祝英台疑惑道:“这是什么东西?”
“总编就是负责报社的日常工作,包括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报社日常业务工作!”冉明解释道:“通俗的讲,就是在这个报社,除了我,就数你的权力最大!”
祝英台道:“具体做什么,我也不清楚,能否请幕僚?”
冉明当然不知道,魏晋年间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是请幕僚办公,自己基本上不用办理什么大事,只有在主要政策方针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魏晋年间那些所谓的名士,大部分都不务正业,有时,几年不去自己的衙门那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