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棋逢对手 上(2 / 2)
冉明一怔,恭维话人人都喜欢听,明明知道杨晖是在拍冉明的马屁,冉明还是感觉舒服。冉明浅笑道:“伯彦客气,明乃以一武夫,得祖辈余荫方得以立足,何来大名之说?”
杨晖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杨晖将书的封面对准冉明,“敢问殿下,这千字文可是殿下所作?”
剽窃,终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
“正是。”冉明心里有点发虚,点点头道:“孤有一义女,年方六岁,到了发蒙启智的年龄。初见贱内,在府中教授小女识文,居然以《女诫》作为小女的教材。孤见此不妥,《女诫》者至少在女子心智成熟以后,方可学习,所以孤就连夜写出此文作为小女启蒙的教材!”
“三个月前。晖得洛浦先生所赠,送来殿下所著之《千字文》,初见之下,原本不足为然,细看之下发现其实的妙处,此文千字,四言一律,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杨晖接着说道:“此人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且朗朗上口,宜蒙童记诵。以此文,殿下就不愧于蒙学大家!”
大家,在这个时候,意思不单单是众人大伙的意思。而是指在学术上一非凡的成就,顶尖级别,有大家风范,能达到开山立派的宗师。例如三国时期的蔡文姬,因为她在琴艺上已经无人可及,故称为蔡大家。
杨继显然不知道冉明还有如此文采,他从杨晖手中抢过《千字文》细细的读起来。嘴时不时的称赞着“妙,绝妙,好,非常好!”
杨晖此时又出袖中掏出另外一本书。冉明目光一扫,居然是《三十六计》。
杨晖道:“殿下不必奇怪,殿下所创蒙学开山之作《千字文》三个月前已经流传出来了,现在恐怕大江南北,天下各大巨家族学都在使用殿下的《千字文》教授童子。而这《三十六计》则是集兵法大家大成之作,此书一出,殿下兵家大家之名也坐实了!”
冉明其实不在乎三十六计是否流出,兵书到底是死的,历史上自从《孙子兵法》、《六韬》、《将苑》、《吴起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出现,真正能成为兵法大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是读兵书读出来的,说到底这是一个吸纳的过程。因人而宜。
冉明还没有来得及考校杨晖,突然又接到魏国长水军的急报,他们中计被困在郑县段,请求殿下支援!冉明望向杨晖道:“伯彦,你如何看?”
冉明也在考虑这件事,水位突然下降,达八尺,即使近来长时间的干旱,恐怕渭水也没有下降多这么的道理。唯一的解释就是秦国在长游或中游截流了。既然截流,他们肯定不是单单为了困住魏国长水军,恐怕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消灭长水军。
几乎与此同时,冉明和杨晖异口同声的道:“不好,长水军危矣!”
说完二人相视而笑。
冉明立即道:“来人,传令,命令长水军立即弃船,泅渡上岸。命令讨逆军杨浦部立即向华阴运动,接应长水军突围!”
传达完命令,冉明道:“伯彦,孤此时还缺少一个记事参军,不知伯彦可否屈就!”
藩王的记事参军和皇帝的散骑常侍,其实都是一个性质,顾问。虽然实权不大,不过,也算是核心人物。
杨晖立即退后一步,跪地道:“晖愿为殿下效死!”
几乎和冉明接到长水军被困华县的同时,身在长安的苻健也接到了潼关失守的消息。
一时间,秦国人人自危,要知道函谷关丢了也就丢了,他们还有潼关可以依仗。
现在潼关丢了。关中在东面则有没有防守要地,氐人贵族和平民以及其他各族胡人也非常恐惧。
但是相对关中汉人来说,他们则举高采烈。特别是韦氏家主韦群,在得到潼关易手的消息以后,再也不迟疑,他将家中事务交给三弟韦宁打理,自己则带着心腹向潼关进发。
而苻健则在第一时间召集秦国众臣展下朝议。苻健此时再也淡定不起来了,他满脸着急的问道:“潼关以失,诸卿有何应对之策?”
PS:昨天晚上我们这里下大暴雨,结果停电一夜,昨天欠了一章,今天补上。
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