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杀胡令》(2 / 2)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冉闵发布第一道命令,盖缘于当时形势严峻,“内外六夷”之说只是一个概称,不专指羯胡。但胡人心虚,自认前期为非作歹,残杀汉人过多,目前冉闵、李农、郎闿、刘群、卢谌等汉将汉官控制邺城大局,自忖落不到好下场,一时间斩关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才发布第二道命令,这道命令其实很开明,但容易被解读为驱逐令。所以“胡羯去者填门”,而邺城周边的汉人闻之大喜,额手称庆,载欣载奔,亦纷纷入城。当时只恨城门太小,道路太窄,爹娘生的腿少,外出者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内入者兴冲冲如稚子之望父母。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第二道开明的命令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胡人出城,而晋人入城,有如泾渭,冉闵至今还保留着石姓,希望能以石家后人的身份继承后赵政权。但是,石虎子孙个个不是善类,同父同母尚且不共戴天,何况他一个外人。冉闵见胡人终不为已所用,发布第三道杀胡令。此令一出,杀戒打开。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见民心可用,散仓库钱粮以树私恩,亲率赵人诛杀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数日斩杀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各地承书诛之,无月不战,高鼻多须者多被滥杀。”斗争的范围从邺城扩大到整个北方,连在关中的麻秋也承书杀胡。胡人不会等着被杀,只好西遁北逃,后赵掳掠的各地汉人也返还故乡。一时间,数百万人上路奔走,道路交错,互相杀掠,能返乡者只有十之二、三。又因饥疫灾患,人相食,无复耕者,中原大乱。
第五道杀胡令:“羯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严格说来,这不能归到杀胡令里,这是冉闵称帝后临江告晋之语。冉闵称皇帝位于邺城南郊,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恢复本姓,随后,“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诸屯皆不从。冉闵遣使临江告晋,东晋朝廷以冉闵已称帝,不答其使。冉闵陷入孤军奋战之中。
《杀胡令》的存在,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请那些站在所谓的“卫道士”高度的精英们,不要再用你们那些灌满不知所谓的“历史知识”的脑袋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所作出的行为,如果你们一定要批判冉闵,批判《杀胡令》的话,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你们在嫉妒,嫉妒你们没有资格像冉闵一样,成为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成为广大真正中国人的偶像。或许如果你们有机会穿越一把,你们会不会把自己的亲友长辈、父母兄弟、妻儿老小送给胡人凌辱、折磨、生撕煮食,然后来实行你们的“民族大融合”呢?我看是不会的罢,或许你们会戴上蓝颜色的隐形眼镜,把自己的头发染的金黄金黄,然后高呼:“老子也是胡人!”回过头来,给自己的族人颈脖上狠狠砍上一刀,然后像一个吸血鬼般扑上去,当然,懂事的也许会先孝敬了自己的新老板,然后才是自己“享用”那同宗同源的血脉。
不要说什么“海纳百川”,一沟污秽,送给我们,我们都不要,谁愿意喝那些臭水的,自家去吧,不要扯上我们。至于说“五胡乱华”的历史会影响民族大团结,那更是个笑话,各个民族最终的结局我在前面已经说清楚了,实在是想不到这些民族到底跟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有什么关系。团结,是建立在平等、和平的基础上,没有这两个先决条件,你跟谁团结去?你乐意捧人家的臭脚,人家还嫌弃你太软弱了!如果不是冉闵的大开杀戒,十六国的那段历史,将会成为汉民族的绝唱!
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