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建业风云(22)(2 / 2)
孙权这里说得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恪从小就以神童闻名,聪慧远超常人,他擅长辩论应对神速,往往让对方哑口无言。又恃才傲物,不肯吃亏。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某日孙权召集大臣,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孙权很欣赏诸葛恪,可是诸葛瑾却认为儿子气量狭小过于骄傲,特别是诸葛恪立下军令状,多次要求带兵征讨山越,而且还拍着胸脯保证:‘给我三年时间,我能招四万山越人当兵!’
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人物,所以诸葛瑾才会感叹:“恪若不能令诸葛家兴盛,必会令家族遭到灭顶之灾!”(“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而年初诸葛恪大胜丹阳山越,果然收了四万山越青壮为士卒名声大噪,声望隐隐有超过乃父之势,但知子莫如父的诸葛瑾对儿子的未来更加忧虑,却也无可奈何。
如今见到行事类似儿子诸葛恪的马淳,又是不自量力对阵丁奉,他的内心本能的有些反感,故而对马淳表现出厌恶之意。
可是孙权却不一样,他对诸葛恪却很是欣赏。已经步入老年的孙权开始逐步为太子孙登将来登基在做准备了,一点点将他认为的东吴少年英杰送到武昌太子身边辅佐孙登。像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选入侍讲诗书,好为“太子四友”,其他的如谢景、范慎、刁玄等名士皆为宾客。
还有老一辈的像是仪,程秉,吾粲等都做过孙登的老师,陆逊更是以上大将军,大都督的身份驻扎在武昌辅佐太子镇守长江边境。而武将当中丁奉也被派在陆逊帐下驻于武昌军,算是间接属于太子孙登的部下。
出于提拔年轻英才,为太子孙登所用的目的,孙权自然对治政、军事都表现出色的甘瑰开始关注起来。连带着对甘瑰家臣马淳也另眼相看。毕竟将来作为一国之君的孙登,要是想要提拔臣下的家臣,也就一句话的功夫。马淳既然能对提拔自己的甘瑰忠心耿耿,当然能更加忠心与重用自己的皇帝,这两者并不矛盾。
诸葛瑾见孙权不以为意,便也不在多说什么,拱手退在一旁,君臣众人安坐在高台之上等待两队人马演武对阵。
这边厢马淳见士卒们士气已经鼓舞起来了,便安心等待演武命令。而校场对角丁奉所率领的一屯武昌先登军也缓步进入场地。两部士卒各自占据校场一边,等待点将台上孙权下达演武令旨。
片刻之后,点将台方向一骑飞奔过来,那骑手挥舞令旗高声宣布:“至尊有令,演武开始!”
马淳和丁奉同时挥手,带着部下高喊道:“诺!”两边队伍缓步进场。校场四周观战的百姓军民顿时欢呼起来,涌向校场极目观看,有的甚至爬到树上观望场中,让四周维持秩序的皇宫卫士一阵紧张,努力挡住百姓不要进场。
高台之上孙权也向前俯身观望,见两支部队进场风格迥然不同。马淳的甘氏部曲上场人员并不足五十人,只有四十八人分成四小队,每队十二人,以菱形阵容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士卒们手持兵刃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兵刃连孙权也不认识,但隐隐却暗含某种规律,种类众多却不觉杂乱。
丁奉的那屯部众却简单的多了,大部分士卒左手持盾,右手持环首刀,都是军中常见配置。只不过人人身上重衣皮甲,环首刀的样式明显要比普通军士重上不少。而为首的丁奉身穿两当铁铠,左手大盾右手持混铁短矛,头带铁盔,加上他高大的身材,整个人犹如人形坦克一般。而士卒们的排列也简单的多,并没有刻意摆出什么阵型,只是三三两两的跟随者丁奉进入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