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改变模式(2 / 2)
过来十来天,又是漓渚初一集市,周二带队挑着豆腐、豆干等物去往集市贩卖。果然那些山阴城里的行商又来排队购买,这回周二心里有底,单独请他们到一边商谈立约。行商们对这种长期供货的模式当然欢迎之至,大家很快就谈好了价格和交接方式,至此石峡里豆腐慢慢在山阴城里流传开来。有豆腐诗的加成,豆腐也逐渐走上了那些世家大族饮宴席上,马淳也有了一些才名。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随着肥料的使用,稻田里禾苗涨势喜人,明显比以往高了一截。周二这些天每日里带着人乐呵呵的在田间地头转悠,除草施肥忙的不亦乐乎。
豆腐作坊也办的红红火火,石匠赵山负责管理作坊,带着五六个村民吃住都在坊里。每日凌晨,周三就和十来个村民挑着大量的豆制品送到漓渚官道,和连夜等在那里的山阴行商们交接,保证一早开城就能送到各个坊市酒楼以及各大家族,让山阴城里人能吃到新鲜可口的豆腐。
这承载着石峡里人希望的豆腐作坊,简直就像印钞机一样,不到一个月时间赚的就远远超过了交税数量,让村里每家每户都喜笑颜开,对马淳更是五体投地,言听计从。
马淳于是趁机提出了一些新的村规,包括卫生管理办法,南方水土众多,也滋生了很多蚊蝇毒虫,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得疟疾、血吸虫等疾病,而且随地便溺也会污染水源,所以他认为这个规矩必须要大家遵守。眼下村民们对他都有一种盲目地崇信,只要他提出的,无不一一遵守。
马淳当初制作豆腐只不过是为了加强营养的权宜之计,如今大家生活好了起来,肉食的摄入也要提上日程。马淳原先在支教的时候,也经常跟县里乡里下来扶贫的干部交流,他们往往带着满腔热情和因地制宜的扶贫方案真心真意的帮助山村致富脱贫。这点真的要感谢后世政府,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一心为民的中心思想始终不变,他深深为自己是华夏儿女而骄傲。
那些扶贫干部带来的方法就有利用蚯蚓虫豸加工成饲料养殖鸡鸭,还有用谷糠掺杂山里常见的猪草养猪。
蚯蚓虫豸在山里天地非常多,只要家里小孩利用放学时间就能捉到,再加一点点谷糠搅拌一下就是最绿色健康的饲料,而且这种饲料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鸡鸭生长快,产蛋量也多,鸡鸭散养还可以防止蝗灾的发生,好处多多。
至于养猪,原先南方往往猪圈和茅厕混在一起,既不卫生,猪肉也不好吃,有一股骚臭味。马淳按照后世猪场的样子规划了一个新的猪圈,规模化养猪。周二众人知道马淳要求的都是为了村里能有更好的生活,自然无不应从,组织人手按他要求一一做好。
马淳也知道公鸡和公猪不能太多,特别是公猪,肉质带着骚味,只有骟过的猪才能养的肥壮可口,村里没有这种手艺的匠人。不过自己家传医术,对鸡鸭猪羊的结构有所了解,等以后养的差不多了,试试手也能熟练起来,到时候教个感兴趣的学生做这项事情也就是了。
转眼间就到了六月,南方的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这日清晨,马淳照例带着几个坚持跟着他锻炼的学生一起做完早锻炼,那个救下来的小孩彭志也跟着加入了他们的团队。
别看他只有十岁,意志力不是一般的强,马淳制定的运动量是针对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承受的量,这小彭志居然也咬牙能坚持下来。也许是家破人亡的遭遇让他小小年纪就成熟起来,想要练好武艺为父母报仇吧,他也知道自己山越的身份很少有人愿意救他们主仆三人,只有马淳无私的解救了他们,所以对马淳极为依赖,形影不离的跟着马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