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回 疏分篦密临行意,言谈及发心中结(1 / 2)
书接上回,转眼到了二月下旬,距离那一日,老太太带领姑娘们在园子里雅集之趣,已经过了十几日了!
眼见得三月在望,距离贾某人离开京城的时间也越发近了。这一日,风和日丽,惠风和畅。
刚在养心殿和皇帝谈完事情,确定北上之日的的贾琏,归心似箭的就回到了荣国府。
明日起,整个京都大营跟着自己北上的两万精锐之兵,已经陆续开始集结。
乃至于关于人事调度,也是这几天就安排好了!之前那个资历还比较老的副将都尉。
暂时橡皮图章,按部就班的在那个位置上,也倒还可以信任!
等待过几日集结完毕,就是自己带兵离开京城之日。
所以趁着这最后的时光,皇帝放了他几天假,一直到出发之前,他都有空闲陪着这群美人。
因为今天天气不错,都在园中集会。也不知是谁说起了这头发,以及面容的保养,于是乎,又引出了一大堆话题!
贾琏对于古代女子们的头发和面容保养,也是有些兴趣的,没事就和他们有了讨论。
古人修容,就是现在人所谓的化妆美容。爱美之心,是自古已然的,并非现代人的专利。
仙姿国色并非到处都有,这种美丽是天赐的,所谓天工之巧;大部分人还是需要修饰的,要借助人力,巧夺天工。
古代女子也并非如现代人认为的科学不足,方法不够,以至于美容手段欠缺。
实际上古代女子对自己的形象塑形,有很多方法。有些跟现在也差不了多少。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至少说明她们认为腰要细,少吃是一个方法,以至于有饿死的。
“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发髻做到一尺高,那还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技巧的。只不过她们略微夸张了一些。
科技虽或进步,但人的变化,千百年来并不大。脸上出油,古人早都知道,而且分得清清楚楚。
只不过他们的认为跟现代科学不太一样罢了。他们认为人体有自生之油,从毛孔沁出。
这个“沁”字用得很有味道,慢慢渗入或透出,就是沁。现代人则说分泌。只是讲原因,过程表现就不如“沁”字了。
而且,古人认为胖人沁出的油多,瘦子沁出的较少。对于这沁出之油的描述是:似汗非汗。这个性质也定得很准。
这种沁出来的油,浮在脸上,难免有点油光满面了。
荣国府的媳妇小姐们,自然是时常注意这方面的清洁和养护的,所以一个个清水出芙蓉,并不会有这种油腻之感!
另外,这是皮肤内生的油。还有一种沾上去的,无论脸上还是头发,都会沾油。
因为女子需要化妆,最要修饰的都是头发和脸,沾上油也不奇怪。
何况要经常用手按头发,手发摩擦,油也会移到头发上去。
这是个大问题,说明古代女子经常面临着油质皮肤和头发,一向是让女子很头痛的。
因为要用到胭脂,上粉着色,最怕有油,影响胭脂上色。
头脸的美观,对女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古今皆然。原著中,宝玉劝平儿理妆,就提醒说“把头也另梳一梳,洗洗脸”。
洗完脸,又劝:“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像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
脂粉,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有遮盖情绪的作用。我们常说一个人不高兴,说“拉着一张脸”,可见别人也是看脸色定人的。
所以梳妆大有必要。平儿理妆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去油。
平儿通常是用铅粉的,古时贵州所产的铅粉最出名,叫“桂粉”。
用黑铅着糟瓮罨化,这东西的药理作用是使蛋白质沉淀而起收敛、制泌的作用。
古代女子常拿来控油。
但贾宝玉却有更好的东西,他不给平儿铅粉,而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这东西,类似于现在姑娘们化妆用的粉底。其后才是上胭脂,通常用玫瑰膏子,平儿用的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
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这是贾府大观园的生活。平常百姓是很难做到的。
古时大部分女子控油,其实只有一个办法,而且这办法永不过时。
那就是清洁。最讲究的是洗脸的方法和洗头梳头的方法。
这一点做好了,“油头油面”状况基本就控制住了。
洗脸,古人叫盥面。也没其他的目的,跟我们一样,是为洗干净,文言说法是“濯垢务尽”。
古人的观念里,脸除非沾上其他的东西,一般还是很干净的,但依然要洗,尤其女子,就是因为脸上的在污垢是油。
古代女子的化妆品里面本来就含油,而且比较严重。
所以第一个就是要防从外而来的油,如果盥洗完毕,涂脂搽粉之后,脸很白,只有一个地方被手指头上的油沾着,那脸上就是一个黑点。
而且乌黑发亮,因为粉上加油,只见油不见粉,衬托得更加黑了。
所以面帕专用。洗脸用的面帕,只用作洗脸,擦臂抹胸都不可。
最忌用洗脸的面帕擦头发。因为古代女子洗头发用膏沐,膏是用来润泽头发的油脂,沐,实际上是米汤。
米汁也用来洗脸,也是为了控油。《诗经》里的女子就这样做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明明白白的指出:“膏,所以泽发者;沐,涤首去垢也。”
所以,古代女子头发上本来就有油脂。用擦过头发的面帕擦脸,那不是往上抹油么?
简直就像是机械工人拿油布擦拭零件。只能越擦越油,不沾灰尘,当然也不能沾脂粉了。
其实古代女子脸上去油,就这两个办法是。用特制的水洗脸,比如用米汁(实际上就是淘米水)!
也有用桃花和酒调制的类似洗面液的东西,类似香皂的东西,在宋代已经有了,也常用。然后再用清水盥洗。
魏晋时期的贵族女子,把豌豆磨成细粉,辅以香料、中药,做成澡豆,使用时放入水中融化,就水洗涤,不仅能去污,且有一定消毒作用。
这当然那平常用不起了。普通女子只能用皂荚研磨掺入香粉。这个效果其实并不是很理想的。
擦脸的面帕要单独用,保持洁净。这两点做到,基本上没问题了。
至于头发之上,本来就要用膏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