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韩赵之局(2 / 2)
“流沙与夜幕政见不合,夫人欲坐山观虎斗,韩非没有任何意见。但是值此灾年,内有百姓饥馑,民不聊生;外有秦楚两国虎视眈眈,韩国存亡之际。由不得流沙不出此下策。今日,夫人若是不帮流沙,这韩国亡也便亡了。到时候无论是雪衣堡,还是我公子非,都是阶下囚,亡国奴。”韩非沉声说道。
“……”明珠夫人闻言眸光闪动,心中也在思量韩非所说。
韩非显然是被逼无奈,想要鱼死网破了。可是自己若是在这个关头,帮了流沙一把,日后再想在夜幕与流沙之间保持中立就很难了。
而且韩非此人野心在复兴韩国,且才智权谋显然还在姬无夜之上。
“公子说笑了。算起来,你我还是母子。我怎会帮着外人对付你的流沙呢?”明珠夫人面上一笑,开口说道。
“那夫人是愿意相助了?”韩非心中一喜。
“自然。”明珠夫人轻笑着点了点头。
“只是你们今日夜幕,明日流沙的,搞得我都有些糊涂了。这韩国究竟还是不是王上的韩国,我身为一国夫人究竟在韩国能否保全表哥留下的雪衣堡?”
韩非闻言,稍作犹疑。随即就下定决心,周室已亡,礼崩乐坏,后宫之中的丑事层出不穷,对于如今病入膏肓的韩国来说,这不过是疥癣之疾。
况且明珠夫人无意争储,孩子一出生就会被封侯,以后也只会待在封地而不会回到新郑。
“夫人放心,韩国会变得更好。自然也会有雪衣堡的一席之地。”韩非自信满满。
他没有嬴政那样吞并六国的雄心,所思所想不过是在乱世之中保存韩国。
如今韩国朝堂,君臣醉心权术,耽于逸乐,国力衰微,在强秦面前摇摇欲坠。但是秦国内乱加上在外与赵国燕国的矛盾,让韩非看到了一线生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粮价飞涨,夜幕的翡翠虎难逃其咎,借此机会,韩非想要狠狠地给夜幕捅上一刀。
“希望九公子不要忘记今日之言。”明珠夫人点了点头。
“多谢夫人。韩非告辞。”韩非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这一礼却是为的韩国百万百姓。
…………
秦王政九年六月,秦国被赵国无礼地拒绝自己“无礼”的要求激怒了。
三月盟燕,四月平叛,五月使赵不成,六月兴师二十万,发兵攻赵。
然而在许多老秦人看来,年轻秦王此举却颇有些儿戏。
一来,出师之名颇为儿戏,坊间传言赵国太子与秦国使臣为一青楼舞姬争风吃醋,赵王一怒之下逐了秦使,方有此战。
二来,秦国此战统兵将领,正是此前出使赵国的郎中步非池。
三来,此战的盟友是何人?燕国。燕国偏安一隅,连个像样的将领都拿不出手,最近一次大战也是攻赵。老将剧辛率十万人攻赵,被同是老将的庞煖打的全军覆没。
四来,虽然号称兴师二十万,然而这二十万中只有五万人是出自蓝田大营的精锐秦军,其余十五万皆是临时征发的民夫。
赵人何其强也?
别看长平之战秦国获胜,然而赵人之善战早已刻入老秦人的印象之中。北有匈奴、林胡、娄烦,西有虎狼之秦,东边的燕国本就不弱。而再之前,还有中山国横亘在赵国国境之中,如同锥心之刺。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赵国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坚持到现在,足以说明赵国的实力。
因此嬴政此举引起了很多不满。
征发十余万民夫被很多在秦的六国间人,解读传播成了年轻的秦王无力对抗灾情,余粮难以为继。是拉去秦赵战场上送死的,毕竟少一个人就少一张嘴。
民夫能打仗吗?其实是能打的。尤其是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国,说全民皆兵也不过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穿上衣甲、拿上戈矛,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但是这一次征招的民夫不同,却是不论老弱病残,一应就近征招。
嬴政征招的目的自然也不是打仗,而是全部派到了泾水两岸,修筑由于暴雨决堤而工期拖延严重的郑国渠。
漳水河畔,有一座坚城,名叫涉。
背靠漳水渡口,联结漳水以西十三座赵国城池,正是此次秦军进攻的目标。
而此刻坐镇行宫之中,防守秦军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太子赵嘉。
对斥候传来的秦军密报,太子嘉嗤之以鼻。
“吕不韦真是老糊涂了,这样的秦王,还不如他自己继续执掌秦国。二十万民夫?”太子嘉轻笑一声,“派来前线种地来了?莫非不知我赵人骑兵天下一绝,面对这样的秦军,本太子要一战雪耻。”
赵偃给他的任务是坚守,若是不敌也可以撤军。
但他不这么认为,他要战胜秦军,雪长平之耻,生擒步非池,让那个不知好歹的舞姬知道,他要对付步非池,易如反掌。
骑兵的战力与步兵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赵国的骑兵,以一当十完全不是问题。
“太子,我们只有三万人。却要守住漳水以西十三座城池,万万不能轻敌啊。”赵嘉的副将接过密报扫了一眼,也是一喜。
“莫要被秦人吓到了。二十万民夫,莫说是三万,便是三千赵国精骑,本太子也能自他军中杀个来回。”太子嘉皱了皱眉头。
此乃天赐良机,他能够借此机会在赵国朝堂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可以像先赵国平原君那样闻名天下,最重要的是,此战关乎到他的太子之位。
公子迁同样披甲出征,只是却是去的东线,而且只是做老将庞煖的副将。燕国虽然名义上攻赵,但是实际上却是暗度陈仓。东线绝不会有西线这样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十万。
长平也是二十万。
赵嘉眼中的火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