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弃关(2 / 2)
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如果像昨天的样子,夏军继续攻城,宋军要坚守,起码还可以守三天。
但是如果夏军有了投石车之类的器械,清平关的防御能力就真抵挡不了了,一天恐怕就要失陷。
不是说清平关的城墙不够坚固,而是直径三四尺的巨石投过来,什么人都抵挡不了。
清平关的坚固,也只限于抵挡夏军普通的骑兵或者步兵,对于投石车来说,整个清平关显得太小了,没有纵深,小目标就意味着宋军将士们无处躲藏,除了弃关。
如果真弃了清平关,那就意味着通远县城外围所有的关隘和营寨都要放弃,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分散把守,只能退回城墙更高更坚固的通远县城。
杨世虎虽然知道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可他下不了这个决心,童贯则是不敢下这样的命令,而杨怀仁,在琢磨另一件事。
原来一场战争还真不是看一时的胜败得失的,可能你一时取得了胜利,可并不能扭转局势。
以三千抵御两万,尽管有地利的优势,可数量上的差距还是太大了。宋军可参战的有生力量太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
往远了说,历史总是记载战争的结果,后人看到历史也总是以成败论英雄,至于过程,他们不是不闻不问,只不过懒得深究罢了。
这么一场战役在杨怀仁看来还算挺大的,可放到整个历史中看,或许都不值得一提。
如果为了一时意气坚守城关,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历史也只会看到野利图里的获胜结局,至于他们西夏军死了多少人,没人去清算的。
尽管很多人极其不情愿,但也必须认清了现实,假如明天夏军继续不出战,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夏军开始打造攻城器械了,而宋军,为了保持可战的有生力量,只有全军回撤到通远县城。
果然,到了第三天,夏军还是没有动静,杨世虎下令组织民壮先行让受伤的边军将士们撤离清平关。
第四天,夏军依旧没有任何要进攻的意思,所有边军将士们,似乎也意识到夏军在做什么了。
一条军令传达了下去,后撤,弃关。
将士们心中难免对长官的这个决定心有悲戚,那么多战友为了守卫清平关牺牲在这里,可三天不到,却要拱手把他们曾经以命坚守的位置让出来,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不过宋军将士们明白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无可奈克之举,他们战死的话,也许他们自己不在乎,可是他们身后的父母兄弟和妻儿,就没有人守护了,等待他们的,或许是残暴的野利图里的屠戮。
杨怀仁望着伙头兵们默不作声收拾着造反的大锅,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后撤不一定就代表着放弃,拳头往回收,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