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倭使的请求(1 / 2)
皇宫里的内侍和宫女们为了晚上接见各国使节的饮宴忙的不可开交,唯独不见了宴席的主人小皇帝。
赵煦欣赏了一场精彩的厨艺比试,心情大好,自离开归雁楼,又在西市上游逛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天擦了黑,才被苏桂连哭带求的回到了皇宫。
急匆匆沐浴更衣,赵煦才来到大庆殿。
高太后自是知道小皇帝是个什么脾性,整天没见人,估计又偷跑出宫玩去了,见他匆匆来迟,心里免不了有些生气,可是当着满朝文武和诸多各国使节面前,仍旧装出一副典雅庄重的样子。
皇帝入席,宴会也在一声鼓乐声中开始。鼓乐之后,一位值殿的内侍总管开始宣读中秋诏书。
诏书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实际上皇帝压根不知道诏书里写的什么,这些年来,朝廷里大事都是他祖母说了算,即便他已经十五岁,在大多数大臣眼中却还是个孩子。
诏书里无非称赞大宋皇帝年少登基,却很好的继承了祖宗基业,自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八方来贺,自皇帝以下,众臣励精图治,让大宋又登上另一个巅峰,值此中秋佳节宴请各国使节,以彰皇帝恩泽云云。
赵煦脸上强作笑颜,心里却恨的牙痒痒。他登基六年,继承是继承了祖宗基业了,可惜对于祖宗这份基业的贡献基本等于零。
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祖母拿主意,他只不过一个坐在龙椅上的摆设。大宋如今的局面如何,他就是再蠢也知道肯定谈不上四海升平,至于八方来贺,那就更是笑话。
来自八方的各国使节倒是不少,嘴上贺得倒是仰头晃脑,大宋话说得也有趣,只不过这帮使节们的戏表演地太浮夸,或者人家根本懒得认真陪你演一出八方来贺的好戏。
高太后倒是听得很满意,仿佛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这就让赵煦更难过了,忍不住想起了当年汉朝时吕后故事。
赵煦想了想又不开心了,因为他还不如两位汉朝少帝,起码人家还有奋起诛吕的周勃、陈平等忠臣,而他,如今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朝臣也没有。
但凡他召见了谁,不出几月这些大臣便会因为各种稀奇古怪的罪过被贬出京城,后来朝堂上甚至畏君如虎,不是害怕官家,而是生怕得了官家圣眷,反而没了前程。
让谁说起来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堂堂的一国之君当得这么憋屈,也难怪赵煦觉得宫里压抑。
内侍好不容易唱完了诏书,便轮到各国使节进表。
大辽的使节背书似的念了一段赵煦听厌了的老话,表面上说的是宋辽之间乃兄弟之国,话里话外确是提醒大宋今年的岁币要早点准备了,莫要等到年底迟了交货。
辽使也算是个圆滑人,他的目的虽然不讨人喜欢,可是人家好歹是披了羊皮的狼,守着各国使臣,话也说的灵巧,要钱的水平也算高,起码没有把丑话说得明明白白搞的主人家脸上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