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在江油城收礼(2 / 2)
谷荙/span丁辰在江油城驻扎,日子过的非常滋润。
江油城由马邈经营多年,上上下下都是马邈的人,所以照顾的非常周到。
再加上曹军攻克剑门关之后,军粮暂时不缺,至少还够吃两个月,所以丁辰就在江油城放心住了下来。
此举自然令太史慈甘宁等不解。
既然千辛万苦攻破了剑门关,为何不趁热打铁,直接南下,拿下成都。
可是他们很快就理解了。
整个西蜀所有郡县官员以及豪族士绅纷纷派人前来江油求见请降。
于是江油这个偏远小山城瞬间便热闹了。
在廨舍门口等着求见的马车以及使者排出去十几里远,一直排到城门外面。
两侧有军兵巡逻,谨防有人插队捣乱。
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保持基本的体面,县令会让着郡守,小豪族让着大豪族。
有许多官员或者士绅是亲自来的,毕竟曹军主帅乃是曹魏国相,这是难得的拜见机会。
可是渐渐的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大家也顾不得体面了,拥挤踩踏,混乱不堪,甚至为了一个排位大打出手也时有发生。
所以丁辰不得不下令派军兵维持秩序,并立下规矩,每天只见十个客人,多了不见。
可是那些只要来了的人都是有所求的,这么难得的机会怎么会放弃,所以赶也不会走。
这些前来之人拜见自然都有见面礼,说的话也都是千篇一律歌功颂德,丁辰就算天天收礼也感觉烦不胜烦。
而那些礼物无外乎是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甚至是美女佳人,总之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这一日,他接见了成都周边江原县一位吴氏豪族的家主。
那吴家主五十多岁,献上的礼物是一个名叫朝颜的义女。
这个时代所谓义女,多是买来流民家长相清秀的小女孩儿,然后养在府中培养歌舞,将来可以收房,也可以当礼物送人。
在演义中的貂蝉便是这样的女子。
丁辰在厅堂内端着茶碗,看了看眼前那叫朝颜的少女,对方约莫十六七岁的样子,身材苗条,容貌艳丽,手中拿着一块手帕低头玩弄,欲拒还迎,欲说还羞。
这样的仪态最能勾人,一看就是经过训练过的。
只不过这些天来,这样的女子丁辰已经收了五六个了,并不觉得新奇,所以表现的很平静。
那吴家主站在旁边看着丁辰的表情,心中有些忐忑的拱手道:“听闻国相乃魏国驸马,尊夫人乃魏王掌上明珠,自然看不上我等穷乡僻壤之蒲柳俗物。
不过老夫家里还养有十数名义女,无法一同带来。
想来国相马上就要去往成都,到时老夫便把所有义女相赠。”
“罢了罢了,”丁辰摆了摆手道:“你的心意我知道了,你的名字我也已经记下。
若你有地契在手,到时我入成都,自会把刘备侵占你家之田地奉还。”
刘备跟孙策一样,他带领大批官员入蜀,自然要分给田地。
可成都的田地原来都是有主人的,刘备虽然没有像孙策那般明目张胆的屠杀本土豪族,但是也通过看起来比较温和的方式巧取豪夺了许多田地。
那些家主们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反驳。
如今前来面见丁辰的豪族家主们,大多都是为了此事而来。
丁辰是曹魏国相,手下军将也不像刘备那样要以成都为家,他们赶跑了刘备,当初被刘备侵占的土地,是否可以原样奉还?
他们心里没底。
毕竟刘备当初也不是明抢,占有他们土地,也都是有理由的。
好几年过去,刘备也已经倒台了,若说那些是无主之地也能说的过去。
为了讨要回这些土地,甭说让他们送上几个义女,就算是让他们送上亲女儿他们也愿意。
对那些豪绅士族来说,土地才是他们的立世之本,其余皆是身外之物。
这些天来,对于这样的要求,丁辰一律采用当初在江东的策略,只要提供地契的,一律奉还,以尽快稳定人心。
只要稳定了士绅,蜀中的局势就安定了。
所以丁辰如今在蜀中豪绅心里,已经是正义的化身,是他们的恩人和保护神。
当然他们也都吃透了,丁辰平定蜀地之后就会返回邺城,绝不会像刘备那般抢夺他们的土地。
此时丁辰觉得,这吴家主跟其他豪绅一样,定然也是在自己面前刷个脸熟,以求拿回本来属于他们吴家的土地。
毕竟这吴氏在江原县,离成都不过百里,土地被抢应该更严重。
“丁国相,”吴家主却拱手道:“其实老朽前来,并非为田地一事。”
“哦?不为田地?”丁辰抬头看着吴家主,“你难道是专程前来拜访我的?”
前来排队见他的,要么求官,要么求地,总之都有所求,绝对不会有人专门来见他一面。
“老夫的确有所求,”那吴家主点点头道:“实不相瞒,当年刘备入蜀之时,下令让老夫投效土地,老夫为了家族平安,只能忍气吞声投效。
这几年来,刘备无论摊派劳役,还是让老夫捐纳军粮,老夫无不一一满足。
可是前些天刘备撤军,私下在民间抓走数千名女子,其中也有老朽之女。
老朽这么多年,膝下可只有一个女儿,再无别的子嗣啊。”
“刘备撤军之前派人抓走数千名女子,这是为何?”丁辰疑惑的问道。
吴家主道:“据说刘备乃是准备撤往交趾,而且此去恐怕再难回来。
那交趾地处偏远,地广人稀,试想他带数万大军前去,又不可能全都拖家带口,那可是数万青壮年,将来如何婚配?如何繁衍下一代?
所以刘备撤军之前,派糜竺暗中抓捕了数千少女,一同带往交趾。
老朽斗胆恳请国相出兵,把那些可怜的蜀中女子救回来,我蜀中百姓必然对国相感恩不尽。”
说着,吴家主双膝跪倒在地,连连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