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2 / 2)
那位外乡人眼眸暗了暗,见此情景,便想找借口走人。谁知被唐老板抓住了他的手腕,力道之大竟是挣脱不得:“老弟,你说家住西北,不知具体在西北哪里。我走南闯北多年,去的地方不少,说不定知道呢。你不妨说给我听听?”
“乡下小地方,不值一提。”
“是不值一提,还是不敢说?我瞧你虽是闲聊,却字字句句指摘朝廷,那些话仔细想想,可都不简单呢。你怕不是奸细吧?”
“奸细?”众人震惊!
张里长三人回过神来,怒不可遏:“好啊!我就说你的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原来是奸细!前几天才抓了一个天地会的探子,你难道是他的同党!”
“抓起来,送去衙门!这种奸细就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打死!什么天地会,就是一群反贼会!朝廷这么好,研制出新稻种,免费给我们种。那可是比以往多一倍的收成,每亩至少有七八百斤呢!去掉税收,还能留下许多,除自己吃用外,还能卖!
“眼见日子越来越好,天地会就来京城使坏!谁吃饱了撑得才跟他们去造反!我们村可还等着朝廷发新稻种呢!谁要反朝廷,老子就反他!”
“对!送去衙门!是不是奸细,衙门一查就知!”
外乡人:……万万没想到!
二楼。胤礽笑眯眯关上窗,不再关注。
半个时辰后,唐老板回来,偷偷进了房间:“太子!”
“送去府衙了?”
“送过去了!”
胤礽从小柱子手里接过一个荷包扔给他,“干得不错!继续努力!”
“谢太子赏赐!”
胤礽挥手,唐老板识趣告退。
康熙二十年入冬的时候,他让索额图在民间找了几个人,不拘身份,只需能说会道。集结起来后,胤礽让小柱子去训练了一段时日。小柱子跟在他身边日久,最懂他的心思,让其做培训再合适不过。
培训完,胤礽让这些人以行商的身份去往全国各地,悄悄引导舆论。此举用意有二。牛痘之后,在康熙的默许下,“太子得神仙入梦”的说法深入人心,并且在杂交水稻出来后,愈演愈烈,甚至进化为太子就是神仙。
胤礽这么做,其一便是为了避免天下只知太子而不知皇上。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分散了人们的关注点,让大家知道,牛痘和杂交水稻虽是他弄出来的,可后来一系列将其运用到百姓身上,使百姓受惠的举措却是皇上的决定。
经此之后,众人都明白天子的仁心。话本不论如何杜撰,他都脱不去XX家二公子的影子。既是XX家的,那XX是谁,不言而喻。尤其话本虽多以他的形象为主角,XX的戏份也不少,全是正面性的。因此不但胤礽拥有的一批粉丝,康熙的粉丝群体更大。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研制出的东西不重要,谁把东西推广给百姓,让他们得实惠的才重要。
其二便是朝廷需要一个途径来宣扬与维护自身在民间的正面形象,传递朝廷想传递的东西,并扫除对朝廷不利的言论。简单点说,就是中央得有一个宣传部。目前宣传部是没有的,但类似的雏形可以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胤礽此举成效甚好。
示意小柱子结了账,胤礽起身回去,刚到毓庆宫,便见梁九功的徒弟过来,说是皇上有请。胤礽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又去了乾清宫。
康熙直接将一份折子递给他:“你看看!”
胤礽打开,是江南那边递上来的,说是捣毁了天地会的两个小据点,还都是百姓举报的,倒是与京城此前抓的探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礽将折子放下,笑起来:“儿臣听汗阿玛说过,天地会最初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多是一些下层贫苦百姓,因生活困顿,想谋条活路建起来的,中途加入了一些江湖人士,后来被有心之人利用,经历数次整改,变成了反清复明的组织。
“可其中成员依旧以下层贫苦百姓为主。既是普通百姓,他们可不管什么满汉,也不理会什么清明。加入天地会,跟着反朝廷是活不下去,想混口饭吃。可若是朝廷能给他们好日子,让他们吃饱。谁会有平安的日子不过,去做掉脑袋的事!
“现在杂交水稻刚刚推行,就有了这样的效果。过几年杂交水稻种遍全国,天地会就更加成不了气候了。”
康熙点头低笑:“听说你今天又出宫了?”
“是!”
康熙一嗤:“宫外就这么好?”
宫外能不好吗!至少自由啊!要不是身份不允许,世界这么大,他还想去看看呢!
胤礽舔着脸说:“汗阿玛,天天呆在宫里,宫里再好也看腻了。宫外有意思的东西可多了。兄弟们还能熬一熬,等着到了年纪出宫建府,痛痛快快地玩。总有个盼头。我连个盼头都没有。要不您废了我,封我个王爷算了。”
康熙一拍桌子,斥骂:“胡说八道!这种话也是能浑说的!”
胤礽立时闭了嘴,低着头,整个人焉哒哒的,十分失望也十分遗憾,委屈巴巴。
康熙又觉生气又觉好笑,怎么一天到晚就想着宫外呢。哦,不!他想得不只是宫外,还想游遍天下!海外都想去!康熙觉得这大概是受南怀仁的影响。如今他竟不知道,当初答应让胤礽跟着南怀仁学习是对还是错。
哎!他一叹,到底心疼没有责罚,哼了两声,转口说:“你今天在宫外又抓了个探子?”
“是!当时儿臣在二楼,他在大厅,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但儿臣让小柱子装作好奇的模样混进人群。小柱子说他虎口和掌心都有茧。应该练过武。我听他说话,虽然口音已经尽量做了遮掩,但就是因为太过尽量,显得十分刻意。听起来别扭。
“席间用的是小酒杯,他大概是不太习惯,好几次用了碗。转头又似乎觉察到不妥,改了回来。可正是这一来一改反而让人疑心。再加之桌上菜品不少,他却独爱热锅子,小柱子说他尤其爱涮羊牛肉。我猜他是探子,却不是天地会的探子。他说来自西北,这话应该不假。”
只是恐怕不是西北边城,恐是漠西漠北草原。
康熙神色凝重起来,转头吩咐:“让顺天府尹交给刑部吧!”
刑部更擅长审讯,若是探子,移交刑部自然最好。但这就是康熙的事了,胤礽是不管的。他站在一边,百无聊赖,开始两只脚尖磨搓着打拍子。
康熙又将一封折子递过来:“这是刘太医写的,关于各地设医署的细则条款。这个建议还是你出的,你看看。”
胤礽粗略扫了几眼,连连拍手叫好。
康熙斜眼:“都好吗?你就没有别的提点?”
胤礽苦着一张脸:“汗阿玛,您又不是不知道。我鬼点子多,脑子一热就是一个想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您让我出点主意还行,要我完善细则,我是干不了的。”
康熙嗤鼻,抢过奏折在他脑袋上一敲:“你就是懒!”
胤礽讨好地笑:“哪有!张大人熊大人他们都夸我勤奋呢!汗阿玛,我是真觉得刘太医写得不错。”
康熙摇头,又一声叹息。大致是不错,但有几条过于理想化。可惜胤礽没看出来。到底还是太嫩了点。
胤礽眨眨眼,没有反驳。
这类场面近一两年里经常发生。起初是康熙在御书房与朝臣议事时,见胤礽偶有认真倾听的模样,便存了教导与考校之意,询问他的看法。慢慢地,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但凡康熙觉得有必要考一考的事情,都会问胤礽。
胤礽来者不拒,全都会说。有对的,也有错的。其中偶尔还会夹杂一点比较惊艳的。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聪慧,却又让这份聪慧前面加上了稚嫩的标签,不至于光芒太盛引起天子的忌惮,反而让他心忧。
康熙将不可行的几条用朱笔圈出来,再交给胤礽:“你瞧瞧这几条!”
胤礽试探道:“有不妥?”
康熙瞪眼:“哪里不妥?”
胤礽挠头:“哪里不妥……嗯……儿臣猜的!汗阿玛既然特别标出来,肯定是不妥。至于具体何处,汗阿玛容儿臣回去好好想想。”
康熙:……
他只能将不妥之处一一指出。好在胤礽一点就通,倒也不会让他太头痛。父子二人一个教一个学,正是其乐融融的时候,慈宁宫小太监急匆匆跑进来。
“皇上!太皇太后吐血了!”
太皇太后?吐血?
胤礽瞬间脸色大白。康熙忙问:“出了什么事!今早朕去请安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会突然吐血?”
“奴才不知!”
康熙咬牙:“要你何用!”
一撩袍子就走,胤礽赶紧跟上。
二人来到慈宁宫,一众宫女太监都站在殿外。康熙蹙眉,没来得及询问,掀帘子进去,转入内室,便听太皇太后说:“他才四十多岁,我一把老骨头还好好的,他怎么就……怎么就……”
语气里满是悲怆!
“皇玛嬷,这是怎么了?”
苏麻喇姑福身道:“五台山来信,那位主子不好了。”
五台山?那位主子?
胤礽瞪大了眼睛,卧槽!顺治不好了!
胤礽瞪大了眼睛,卧槽!顺治不好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八六中文网()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