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壁陨落(2 / 2)
张宁一看父亲这样,也就跪拜在地。
这件事,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随着李倓的到来,杨错可以更加光明正大的行使权力,整顿岐州。首先是以李皋的名义,向岐州其他郡县发布政令,命陈仓、虢县、普润、岐山、岐阳、郿县等县令来岐州参见。
前面因为李皋初来乍到,杨错又是戴罪之身,不方便见他们。导致源洧有机可乘杀了进来,好在杨错将他彻底击败。
与这同时,潼关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敕令传至潼关军前,边令诚得意洋洋的拿着敕令去见封常清。
封常清看过皇帝的敕令后,对西面叩首道:“臣知道自己该死。然寻思统兵大将应死于沙场,而不是污了自己人的刀。”说完,自刎而死。
边令诚命人将封常清的尸体放在粗布草席上,在厅堂等候高仙芝巡视回来。
高仙芝回来,刚到厅堂门口看到草席上躺着的封常清的尸体,顿时流泪。飞奔到封常清身侧,看着这个昔日的同袍,不觉泪流满面。
边令诚手持敕令,喝道:“将军,陛下敕令,汝速来领命。”
高仙芝擦干眼泪,到边令诚面前跪着领旨。
边令诚宣旨道:“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行军副元帅高仙芝,调度乖方。前有失陕郡百里之地,后有克扣军饷。朕闻治军先治将,则军令行焉。着将高仙芝速斩于潼关,以儆效尤。”
高仙芝听了,自辩道:“我失去陕郡百里土地,固然当死。但克扣军粮根本是子虚乌有,求上使明察。”
边令诚冷笑道:“少废话,速度领死。”
高仙芝对左右问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但恐留污名在世上。在座诸位可愿意为我作证,证明我没有克扣军粮。”
左右齐声道:“可以。”
士兵呼声震天,让边令诚不禁后退一步。
高仙芝望着封常清的尸体,从容笑道:“封将军随我在安西,始终担任我的助手。我走后,封将军又接任节度。今日共同赴死,莫非是天意乎?”言讫,抽出佩刀自刎。
附近众士兵看到两位将军先后亡故,都流泪不止。
边令诚恐引起军队哗变,不敢惩治这群士兵。只令人将尸体就地掩埋,自认为是仁至义尽。
高仙芝者,高句丽人氏。少年戎马,后纵横西域,征讨小勃律等都是其军事才华的体现。但贪财灭了石国,导致唐廷在西域的声望大跌。惜哉悲哉!
封常清者,蒲州猗氏县人。少年时孤苦无依,漂泊无际。在高仙芝的任用下成功步步高升,远征大勃律也是其才能的体现。如此良将,最终冤死刀下。
《新唐书·封高列传》道:观杨国忠之奏事,边令诚之护戎,又掣肘于军政者也,未可偏责三帅,不尤伊人。后之君子,得不深鉴!
三军失帅,玄宗皇帝立刻起用病重在家的哥舒翰,召为兵马副元帅,统兵八万前往潼关据敌。
哥舒翰早年酒色财气样样没有荒废,如今到了还债的时候,早已是疾病缠身无力再统军镇守潼关。于是上表推辞,皇帝不许。
李亨进言道:“哥舒翰重病在身,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样的将领,派往潼关是不行的。请陛下再派别的大将前往镇守,实在不行,耳臣愿领兵死守潼关,保大唐社稷。”
玄宗当然不许:“太子位居储君,不可轻易离开。当此时刻,岂能前往据敌。哥舒卿家一定能够带兵平叛。”
杨国忠也跟着拍马屁道:“陛下英明,哥舒翰一定能不负众望。”
相比于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些西域的大将,杨国忠更信任哥舒翰一点点。
李亨还想再劝,玄宗直接喝退。
哥舒翰看陛下心意已决,只得勉强起行。
玄宗又以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兵,随哥舒翰前往潼关御敌。
然而哥舒翰的确是病重,已经无法料理沉重的军务,只能把军务交给田良丘打理。田良丘一介书生,岂能统军。又把骑兵交给王思礼率领,步兵交给李承光率领。如此这般瞎折腾,导致唐军上下兵无战心。
潼关这边已经乱成一锅粥,而北面少了皇权的掣肘,却有声有色。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抵达振武军驻地,立刻命使者传令北方还心存大唐的军队前来集合,一起平叛。
第一镇兵马是金微都督仆固怀恩,他率领大军一万最早抵达郭子仪帐下。
郭子仪得知后亲自出帐迎接,以示隆恩。
见到仆固怀恩,双方相互见礼。
郭子仪看到仆固怀恩身后跟着红衣女将,于是问道:“请问,仆固将军身后跟的是谁啊?”
仆固怀恩回头望着女将,一脸得意地笑道:“这是我家二女儿,仆固绰。”
今年十五岁的仆固绰,一袭红袍腰挂唐刀,手拿马鞭威风凛凛。
听父亲说到自己,她上前行军礼。
郭子仪见仆固绰英姿飒爽,丝毫不输男子。笑道:“仆固家有女如此,真是一大福气啊。”
仆固绰道:“去年蒙陛下赏赐紫叱拨,今听说逆贼安禄山叛唐。特来追随将军,讨伐逆贼,上报国恩,下安黎民。”
“壮哉!”郭子仪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