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白云苍狗(1 / 2)
历代史学家在研究汉史的时候,无一例外对那场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会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关于那场会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几个人知道,主要参与的四个人未曾提过只言片语,不过,有传言,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曾有人听到过激烈的争吵声,还有人看到在养心殿里似乎藏着许多刀斧手...
千百年来,众纷纭,给那场会议蒙上了无数神秘的面纱。虽然不知道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但史学家通过研究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会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得出了一个大多数人都能认同的结论。
从本质上来,这次会议是一次政治妥协,高祖皇帝基于当时大渝寒门,世族,皇族,三大阶级的矛盾,组织起了这场会议,使得三方代表能够坐在一起,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缓和矛盾,避免了内耗。
从意义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高祖皇帝正式确立他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标志着新的格局形成,稳定了政治局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这一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高祖皇帝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大局精致入微的掌控力...
...
是非功过,任后人评。
刘邦从没有想过,自己今所做的这一切,竟会成为一个久久不衰的历史话题,嗨,历史,就像一个姑娘,任人打扮,过了千年,万年,从前那个清纯的姑娘早已变成了年老色衰的大妈,如果真的想要得知她本来的样貌,恐怕也只有时光倒流,穿越时空这一条路可走了。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那场会议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来还原一下。
秦王,也就是从前的建安王,和翼国公蒙雄到场入座后,舞台就交给了他们三人,基本没刘邦什么事,只能待在一边看好戏。
大家都是老狐狸,哦,不对,他们三个老狐狸是何等聪明人,到这个份上,心里也很清楚,皇帝今日弄这一遭是为了什么。
论功行赏嘛,这赏赐肯定是按照功劳大来分的,皇帝陛下既然找我们来协商,好嘛,那大家就各各的功劳呗。
具体内容,这个...得举个例子:我我的功劳很大,你我功劳?我呸!我的功劳,你的算什么?
当然,文明人开撕自然有文明饶样子,几人笑语盈盈,风度不减,该敬茶的敬茶,该行礼的行礼,这话呢,的也是极有水平,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让刘邦是大开眼界。
谈判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三个老头口干舌燥,待饮完一壶茶后,三人又接着撕,蒙雄首先发起了无赖攻势,气的霍老头只哆嗦,有好几次差点离席而去。
刘邦准备打个圆场,缓和一下气氛,不过秦王给他使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刘邦也只好捺着性子。
在场的三老头年龄加起来都二百多岁了,还争的脸红脖子粗,却是有些不合适,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他们争的不是糖丸,煤球,而是功名,前途。他们也不但但是为自己而争,更多的是替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些人而争。事关众人利益,即便是一寸一厘,也得斤斤计较。
场面在僵持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了转机,霍老头退了一步,放弃了二十个名额,蒙雄与秦王相视点头,然后对刘邦也点头,那意思是,差不多了。
刘邦心中松了口气,这就行,二十个名额,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二十个爵位,二十份赏赐,好几千亩田地,每年要多发好几百钱俸禄。
这些钱,能买多少战马,能安置多少灾民?刘邦其实很肉疼,关于这次夺权后的奖赏事情,他一直都没有着手办理,怕的就是霍老头狮子大开口,他还没法拒绝,毕竟,他能亲政,人家出了很大的力气。
但这种事情没法拖,无奈,刘邦只得想办法减少损失,这才有了蒙雄,刘柯复出这一出,还是那句话,政治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
...
宣政殿,这座建于故燕年间的雄伟宫殿,历经两朝,见证了无数盛衰荣辱,历经百年,时至今日,往日的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在风雨的洗礼下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但仍不改其大气,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