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 第一百九十五章 舟山卫

第一百九十五章 舟山卫(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锦绣良缘之田园俏医妃  冷王的极品御灵妃  快穿崩人设:黑化BOSS太凶猛  佐君续汉  不死帝尊  九劫剑魔  男神今天现原形了吗  神医农女:穿书女配忙种田  永恒圣记  男二攻略 

“弘儿!”李治一声凄厉的惨叫打破了皇后的深思。

武媚娘转过头来,却见儿子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表情却十分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而她还紧紧攥着儿子的手。

哀声立时响起——李弘驭下有恩,宫中之人无不感念。

倒头的这一刻,合璧宫内外宦官、宫女、侍卫、御医无不放声痛哭。

李治更是顿足捶胸,可是没哭几声忽然摇摇晃晃一阵眩晕,若非有人抱住扶他躺下,晕厥在地。

李治醒来便写下诏书,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

开国帝王或以非常方式继位者追封自己父祖为皇帝的事并不少见,然而给儿子追封皇帝却是亘古未有之事。

这足以体现李治对李弘的痛惜。

不过,这个追封还有更深层的政治意义。

问题就在李弘的名字上。

李弘之名源于道教《神咒经》,所谓“真君者,木子弓厶,王治天下,天下大乐。”木子为李,弓厶为弘,李弘是太上老君人间的化身,注定要当皇帝。

就因为这条莫名其妙的谶语,自晋至隋三百年间无数造反者以李弘为旗号,直至现在“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之类的话仍在民间流传。

当初李治为儿子取这应谶的名字,一者是表明自己废王立武的决心,二来也是压制世间的野心家。

可惜李弘没这个命,还没坐上皇位就撒手而去。

李治追封他为帝就是向全天下宣布,太上老君已临凡过,他果真当上了皇帝,而且羽化升仙,所有预言都已兑现,以后谁也别再打这则谶语的主意。

相较李治的涕泗横流,媚娘却显得很坦然。

李弘似乎从没改变过,似乎还是那么瘦弱伶仃,也还是那么纯洁。

现在我永远失去了他,可是……我的眼泪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弘不但是她儿子,还是她的恩人。

当初若非这个“天命所归”的孩子适时降临,她很难击败王皇后、萧淑妃。

若非这个仁孝的孩子稳稳占据东宫之位,她也很难躲过废后之灾。

甚至若不是这孩子身患恶疾无力参政,她根本不可能长期掌握大权,李弘给予她的实在太多了。

难道这些好处和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都无法让她垂下一滴眼泪吗?

武媚娘突然感到愤怒,感到恼恨,恨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为何不哭泣,作为一个母亲连自己儿子死了都不哭,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吗?

不提这边的事情了。

话说当年李佑分给退役老兵土地的模式,用来解决这些退役士兵的生活。

谁知道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自从击败苏定方,取得淮南之后,李佑就事实上解除了海禁。

舟山卫便乘着这股东风。

全部抛荒。

开始出海捕鱼的事业。

走上了时代的前列。

开始只有几家退役士兵去,后来发现获利颇丰。

基本都出海了。

然而随着南唐经济的发展,百姓们对于蛋白质和肉类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大,也使得整个市场越发繁荣。

舟山卫便加大规模,不仅卖海鲜,还卖各种加工的腌渍产品。

规模扩大后,当地的地方官创造性的让整个产业规模化,分工化,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一个方面。

轰隆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经。

也带来巨大的税收。

当舟山卫一个只有三千多常住人口的屯子缴纳了接近三个普通县的税收之后。

唐羽震惊了。

朝臣也震惊了。

包括李佑也震惊了。

这可不得了,派侦捕卫去一调查。

这才知道因何如此。

李佑很纠结。

一方面这舟山卫发展的如此之好,假如每个退役屯子都能带来如此的收入。

李治算什么?

直接平推。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人人都效仿,抛荒从事商业。

粮食怎么办?

古代经商的可不是什么利用信息差,低买高卖的形式。

丰年联合起来欺负泥腿子没话语权打压价格,灾年囤货奇居天价卖回给泥腿子!

安定年月联合官宦权贵大鱼吃小鱼,战乱年月勾结异族外敌大发国难财!

平民的灾乱与他们无故,军队的胜败跟他们无关,国家的兴衰在他们眼里也毫无波澜,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是攻伐的武器,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他们是帝国身上的毒瘤,也是最古老又原始落后的资本主义。

他们的所作所为能让殖民主义看了沉默,马斯克看了落泪。

就这样一群玩意儿。

当然这和做小买卖的不同。

那些靠买卖为生糊口的底层人民,一般称为贩。

比如贩子、贩夫走卒、织席贩履之辈

李佑一直在纠结是否放开对商业的管制。

假如自己放开了,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新问题。

但是如果自己不放开,那么他所作所为又和封建帝王没有区别。

现实会教李佑做人。

所以李佑在这以前还是执行了抑制大商人,支持小买卖的做法。

在这一点点亩产之下搞商业根本不行。

抑商没钱,轻农没命。

比如着名的衡山之谋。

齐国要打衡山国,但是又怕干不过。结果管仲说,让齐国先高价买衡山国的土特产,兵器。

这样就引得齐国的邻国怀疑齐国搞军备竞赛,于是他们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再然后邻国的邻国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结果衡山国的兵器价格翻了好几倍。

于是,衡山国人民大量放弃农业去制造兵器。

即使用后世的角度看,这也是绝对的产业升级。

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这不是很好吗。

同时管仲又要齐国的大臣隰朋,以50钱一石的价格收粮,而当时的市场均价是15钱一石,于是,秉承“盈利就是正义”的理念,衡山国和其他诸国又把存粮全卖给了齐国。

时机成熟了,管仲宣布齐国和衡山国断交,兵器也不买了。

兵器也不买了。

兵器市场因为之前的冲动消费,已有了很大的泡沫,齐国一不买,各国都不买了,衡山兵器积压成山,无人问津。

而粮食生产早被抛之脑后,还把储备粮疯狂卖给国,导致衡山国的粮食完全不够。

并且现在粮食最多的齐国还不跟衡山国交易了。

结果,齐国兵临城下,衡山国不战而降。

类似的买鹿制楚、买狐降代,都是用商业的手段把对手的农业干废,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重农抑商远比重商抑农好。

一是因为粮食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商业的角度看,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关系或许和《管子·轻重篇》里说的一样:“谷重万物轻,谷轻万物重”。

现在学了经济学的人也可能说什么粮食少了就会变贵,贵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生产,然后供给上来了,粮食价格再下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产了,供给又会下降等等。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大明暴力奶爸 三国之韩家二公子 大明之虎 大唐从献药开始 大唐怎么会这么强 大唐刺客 大唐第一国士 三国之夏侯天下 红楼之石头新记 大唐第一衙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