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秋考完的细碎时光(再)(1 / 2)
秋和已经好几天没有睡个饱觉了,每次晕乎乎地偷偷溜进客栈,又晕乎乎地起床从客栈溜出去,天黑而归,天黑而出,着实有些困倦。
但是,秋和的心情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低落,反而相当的开心。
他不仅连续好几天都躲过了一大批一大批的人,去和朴硝老先生学医,还和祁阳一起打了铁。
每每想到祁阳,他便觉得很是开心,这是他第一次交到年纪比他大许多的朋友。
对,就是朋友。秋和有一次打铁的时候,自己碎碎念地问祁阳他从哪里来,他往何处去,祁阳在认真打铁,懒得理秋和。
但是当他打完之后,他又会一边喝酒,一边一个个的回答秋和问题。
秋和一开始有点发愣,因为他也没想到祁阳会这么认真地回答自己,还以为自己的碎碎念就被祁阳这样略过了。
祁阳看到秋和一脸疑问呆滞,才笑了笑,又喝了口酒:
“旁人问我我是不理的。你是朋友,打铁的时候不回你,打完了还是要回的。”
秋和当时的心情就好像窜在云霄上的雀鸟一样,欢快极了。
他很羡慕祁阳这么潇洒自如,但又着实痴气的人,而且,祁阳不重外表,不喜装饰,不爱浮华,安贫乐道,但甫一相处,就发现他是一个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的人。
而祁阳还不愿意显摆,不愿意装腔作势,来去自如,恬淡自然。加上他那山一样高的体格,英俊天然无比的脸庞,着实让秋和对祁阳产生了浓浓的崇拜。
他每天都比祁阳来的还早,而且,他发现祁阳很喜欢自己打过的一些东西。
比如几把金簪,他也很喜欢,说是打得“存其璞玉之质,甚得美人之心”,他的老婆应该会很喜欢。
秋和就这样每天都与祁阳打着铁,但除了打铁的事情以外,他们也没有说太多闲话。
既为打铁而来,那便打铁而去。
......
东市洛水岸边,矗立着一座又一座的高大朱门宅院,这里居住的,全都是非富即贵之人。
而靠近官道那一条路的边上,有一座深深的宅院,里里外外围了上千士兵,宅院里,灯火通明,和乐融融。
一个桃色衣裙的少女从一匹高头大马上轻快地跳了下来,宅院前的士兵马上弯腰行李,低声呼到:“小姐安好。”
程苏桃欢快地给大家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不必行大礼,把马匹的缰绳交给了走上来的几名护卫,便头也不回地往府邸里走去。
程苏桃心里盘算着,今日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按理说,府上会给爷爷奶奶都大办一场“宴席”,倒也不是很盛大,而是家里人都会团聚起来,庆贺重阳节,陪一陪老人,连自己那位繁忙无比的爹爹也会回家来,与大家一同吃晚饭。
行走在夜色里的女孩儿格外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将要和家里人一起团圆吃饭,更为关键的是...
今天,离宫苑把秋考的预榜放出来了。而她自己,在胡叔那里知道了,秋和必定就是首榜三人之一。
程苏桃每次想到这儿就十分兴奋,蹦蹦跳跳的,脸上的喜悦不断地流露出来,一路上,直让府里的侍从仆人都乐的直笑。
她望着家里布置得刚刚好的明亮灯笼,沿路石径花园里都摆着修剪的刚刚好的菊花丛,假山前后的掖珀湖里还叠着许许多多的花灯,青石板路上两边的雕花青灯石柱上都轻轻地抹了些雄黄,一路走来,清新凛冽,怡人无比。
但程苏桃没有停下步伐,而是很轻快地往后院那处山上跑去。
重阳节照例是要登高的,但是家里老人都已年老,腿脚不便,家里后院又恰有一座小山,山上还建了一座小金亭,所以每逢佳节,家里人往往是来这里登高团圆。
小金亭不是用金子铸成,而是用自家制的金色的漆涂在了飞流瓦檐上,显得整座亭子都有些金碧辉煌,在重阳节里登上,很是应景好看。程苏桃望着对面越来越近的小山,小金亭里,好像看到了奶奶已经坐在主位等了,不由得更加欢快,直直地跑向小金亭。
绕着小山的山道石阶蹦蹦跳跳地往上爬,不过半刻钟,程苏桃就已经爬上了小山顶儿,引入眼帘的,是雅致漂亮的小金亭,亭下大圆桌上正坐的,是一名银发苍苍、慈祥和睦的老老妇人,身着深紫色的绸缎锦衣,穿戴着恰到好处的珠玉翡翠,整个人都散发着柔和而高贵的气息。
她望着气喘吁吁的程苏桃,眉目一展,十分和蔼可亲地伸出手,“小桃,来啦!快到奶奶这里来。”
程苏桃一边随手接过仆人递过来的擦汗丝巾,轻轻擦了擦,然后直直坐到了奶奶身边,和奶奶抱在一起。
“奶奶,你猜,我今天要跟你说什么呀?”
柔和高贵的老妇人一边不经意地挥了挥手,身边仆人侍从都退到了石阶下,只剩了一名中年妇女远远的站在了亭子边缘侍候。
众人一退,老妇人心里一松,表情却瞬间变换了一下,看起来,居然和怀里精灵古怪的孙女儿的神情如出一辙。
“小桃,莫不是,要跟奶奶说你那个,姓秋的孩子?”
程苏桃从奶奶怀抱里兴奋地抬起头,微微侧起身子,小手一边轻轻地捂住了奶奶的嘴巴,一边很是开心地直点头,用很小声儿很小声儿的语气轻轻说到:
“对呀,对呀!奶奶,上次,不是跟你说了他在考场的故事吗,今天呢,胡叔还告诉我,他是首榜唯一的三名学子之一啊!”
老妇人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也有些激动地比划到,
“那这孩子,很是厉害啊!今年首榜既只有三人,那他可不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