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廉洁奉公的榜样(1 / 2)
第二百四十二章廉洁奉公的榜样
机关有机关的苦,基层有基层的累。
单位接下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宣传科又忙起来了,晓雪还是在科里帮忙工作。
在反腐倡廉教育中,有个规定动作就是读《一代廉吏于成龙》,每人都要看,人人要写出心得体会,还要进行交流发言。
交流发言,宣传科是必须有一个人去交流心得的,是一件重要的任务。
“晓雪,交流发言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你把《一代廉吏于成龙》好好看一遍,写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罗科长交待晓雪。
“是,科长,还请科长多多指点。”晓雪答应了。
晓雪利用1个星期时间,把《一代廉吏于成龙》仔细看了一遍,感触很深,感概万千,她开始着手写《读一代廉吏于成龙》有感:
一代廉吏于成龙,出身贫寒,自小吃苦耐劳、坚韧正直,当官以后不但自己永葆本色,还要求家人、身边人一道更加严格遵守做好榜样,从广西罗?城县令,到最后的两江总督。
虽身居高职,但他始终保持着“于青菜”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讲,“出仕以来,为官23年,始终踏踏实实为朝廷办事、勤勤恳恳不懈怠;凭着天理良心为老百姓做好父母官”,也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康熙皇帝大力推行的“去火耗”政策,最终在雍正二年得以顺利落地,解决了群众疾苦、减轻了百姓负担,为“康乾盛世”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于成龙的为官之道,也为当今干部成长的宝贵经验。
第一,树好形象,顾大局听招呼守规矩。
据史书记载,于成龙44岁出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令升到两江总督,处处身先士卒,深入群众一线,把安抚百姓摆在首位,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谋发展。
于成龙刚到罗城县衙,没有被破烂不堪的县衙吓倒,而是不顾身家性命,深入荒芜瘴疠之地,访贫问苦,扶病理事,仅三年时间就把荒芜的罗城治理得生机勃勃。
于成龙为官清正廉洁,常以野菜萝卜为食,民众称之为“于青菜”,几次官职升迁,穷困到没有路费去升迁的地方。
但其对豪强恶霸、不义之徒、贪墨污吏用刑,绝不姑息手软,所治之处,民无恶劣之气,官无贪墨之风。
于成龙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为百姓办事、为朝廷效力,最后累死在他的任上,其死后遗物仅有白银三两和一套官服,无任何财物遗留他的后人。
于成龙的一生始终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守道德理想,追求独立人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的理想始终没有背弃脚下的泥土和心中的秉性,诠释的是孔子之言“士志于道”。
“于青菜”的雅号也由广西罗城传到了北京,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的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声振朝野。
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美称,处处体现在树好自己形象、拥护朝廷纲纪、维护国家核心上。
我们青年干部,就要像于成龙一样,坚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忠诚于党,严肃党纪党规。
第二,知法懂法,坚持执法铁面无私。
于成龙自幼勤奋好学,熟读诗书,明晓事理,他曾在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迟迟未能走上仕途,于是便在家过着清苦的耕读日子。
漫长的岁月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锻炼增长了他的才识,养成了坚韧与顽强的性格和品质,同时,那段时间将民间疾苦尽收眼底,加之他时刻关心民众疾苦,熟读朝廷颁布法律,为他为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为显着的是于成龙每次升堂判案,第一句质询嫌疑人的就是,“你可知道你违反那一条哪一款大清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