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曾经的蒙古草原(1 / 2)
我在马车里给王昭君讲了匈奴的过去和现在,还拿出我自己西汉的手绘地图给她看。
此刻作为20岁的少女,王昭君才明白,自己差点被一个草原不读书,从小系喂猪放羊的野蛮人差点叼了去......
这里我不谈匈奴人,只是谈蒙古草原上的一群人。毕竟不能说当前的政治话题,说了就被敏感和封闭内容......
毕竟断断续续的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曾经存在于蒙古草原上的部落,他们曾经书写过壮美的历史军事画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当代中国惜字如金的历史课本上,也要进行大篇幅的介绍。
他们是曾经活捉过大明皇帝的卫拉特蒙古部落(古汉语:瓦剌族),他们强大的可汗曾经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强大的蒙古草原人将藏传佛教引入北方草原的土默特蒙古部落(明史:鞑靼部族),曾经以八万铁骑与大明和后金(后来大清)争夺天下的察哈尔蒙古部落,最后是以十万铁甲帮助满清打下267年江山的科尔沁蒙古部落。
这里,我只能给王昭君重点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土默特蒙古部落的兴衰历史。
毕竟这是有大清历史记载和大量野史的资料作为背景。
其余的都没有相关的更多内容遗留,这也是历史的一个通病,一个王朝事实会毁灭别的部落历史文献,只是重点编撰和保留自己的......所以,曾经的东亚大夏历史,我们又能真的知道多少历史中的真像?
土默特是蒙古语,译成汉语是数万的意思。
但在蒙古族的语言里含有人丁兴旺等吉祥语意。
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3世纪初,(之前十几万年,蒙古人是没有文字的,从他们祖先,事实从两栖爬行动物逐步进化演变活到目前,只有世世代代相传的蒙古语言。)
从这里就能看出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没有文字,就没有科技的记载和各种技术的传承。
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的秃马惕人,在成吉思汗时期归顺蒙古统治,被赐名为土默特部落。
后来,这支部落一直追随成吉思汗,成为其麾下能征善战的部落之一。
在西部的欧洲大陆地中海诸国进入公元五世纪后的中世纪时代时,成吉思汗西征,土默特部落被安排在阿尔泰山驻牧,保卫着蒙古帝国重要的战略关隘。
《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陵,八月盛奶祭颂词就有如下的唱词:“保卫了阿尔泰山之北十二道关口,成为大鹏之翼的,……就是那十二土默特啊!”
这写文字就事实说明,土默特部落在蒙古疆域扩展后,曾经长期亦牧亦军,守卫帝国要害之地,可谓能征善守!
他们就是后来的蒙古部落历代族人崇拜的英雄民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无论在匈奴之后出现了强大的鲜卑族,乌桓部还是契丹、蒙古人,大辽和大金。
其实他们换了马甲都是生活在这一片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中土崛起的各个王朝和朝代,会赋予他们历史上各种不同的部落名称和民族名字,但是草原牧民的根本血脉系不会改变的。
无论他们部落变大还是变小,聚合还是离析,统一还是分裂。
生活在这一片草原上的还是亘古未变的牧马人。
-
远处的夕阳下,跑来十骑人马。
强大的罗马重甲骑兵传递回来北部蒙古草原深处郅支单于的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