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标铜 > 第六十三章 再见泸沟桥畔月(五)

第六十三章 再见泸沟桥畔月(五)(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重生娇妻:夫人要种田!  修心录  星际回收商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  三国之铁马山河  烛照大千  绝世龙婿陈思梵  暖婚似火:顾少,轻轻宠顾墨寒  真言道  斗破之丹帝古河 

当最近在京师混得风生水起的周员外美梦告破的时候,王星平却并未第一时间得知自己身份的变化,任凭那些想要为王家‘改换门庭’的报子和帮闲将王宅门槛砸个稀烂,也不会见到他本人的,他甚至就没去看榜,反正有人会帮他去看,他要知道也容易得多。

此时他正在徐家京邸的后园书房中与几位忘年之交讨论时事,自王星平为徐光启延请名医,又寻了澳洲药物治理,徐相公的旧疾好了许多,辽东兵败的消息传来,皇帝深夜召重臣入宫,其中便有徐光启一个,是以他也索性从天津搬回了京师,以备内中时时垂询。

就在一个时辰之前,王星平刚刚出席了孙元化的洗礼,孙元化虽然先前已在徐光启的影响下奉教,但正式受洗却一直未做,今日便是做成此事,王星平虽未入教,却算是徐光启看重的弟子,是以也被邀请观礼。

“天成已看过了初阳的《备京》与《防边》二策?”方才落座,徐光启便像是在考试一般。

王星平看看一旁的孙元化,道:“条呈的抄稿星平的确是拜读了,火东先生真知灼见,辽西防务正当稳守才是上策。”

“天成你去过辽东,你的话我信,不过照你说来,倒是要学熊相公的路数了?”

“殊途同归罢了。”

王星平知道徐光启从来没有恶过熊廷弼,对于他的三方布置之策也颇为认同,不过熊蛮子得罪人太多,不是徐光启一个人的建议就能对朝廷用人有所左右的,结果就是如今辽西也成了个不尴不尬的局面。

徐骥也在,便问起王星平他刚知道的一件事情,“前不久辽抚上疏说要收复复州,你以为如何?”

辽东巡抚如今还是薛国用,但薛国用听说已经病入膏肓,所有事权都是王化贞经手了,是以说起辽抚,实际已是指称王氏。

王星平虽走的山东回京,但从辽阳一路南下时也经过了复州,而且如今东江难民中更有不少四卫之人,总是能够知道实情的,他道:“龙与先生,此事哪有那么容易,广宁之兵,若是谨守河防也就罢了,想图进取,就怕已吓破了胆,还是要熊相公说的缓缓图之才是上策。”

徐骥闻言便转头对徐光启道:“大人,儿子私下里就说,熊相公去了,总要好些。”

他曾在咸水沽练兵,对熊廷弼有些天然好感,作为徐家独子,他也喜好自然之道,却比起其父更为木讷些,许多观点说得直白,也无甚顾忌。是以很早徐骥便放弃了科途,之前除了练兵便是帮着徐光启整理书稿,闲暇时或与传教士们探讨各类科学问题。当然,如今探讨的对象又多了两个,一个是孙元化,另一个便是王星平。

孙元化道:“也需时日才是,说起来要是孙相公肯去经略辽东,倒是比熊相公更好些。”

王星平知道孙元化说的是孙承宗,他也觉得这个人选更为合适,孙相公在朝中以知兵闻名,当年他未中进士前就曾在兵备道房守士家中任教,后房氏升了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大同是明廷九边重镇,在边镇教书时,这位孙相公便喜与老兵和将校交谈,久之便慢慢对边关军务所知甚多了。而于为人处世上,这一位也比熊廷弼人缘好上不少,至少真有他在辽东,如今经抚不合的局面也会缓和不少。

不过这其中似乎有些问题,“我看朝中举荐孙相公的不少,却都留中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光启解释道:“听说不是天子,是太子的意思,太子如今就爱听孙相公的课。”

“哦,那就难怪了,不过如此说太子倒是上进。”

孙承宗刚升了少詹事,詹事府负责东宫事务,他如今又充任朱由校的日讲官,是以太子的册封虽还未下,但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已经以太子相称了。

徐骥却有些不以为然,估计是没有外人,说话也放肆了些,“就不知是太子上进还是孙相公上进。”

他与熊廷弼有过交集,也清楚熊廷弼的能力,对熊廷弼勇于任事更是钦佩。但孙承宗徒有知兵的名声,但出仕以来做的都是清望官,并无军事方面的实际历练,张鹤鸣先前在贵州也有事功,遇到辽事同样推脱,这孙承宗也很难说是不是太有自知之明,毕竟太子讲官的身份前途自有保障,但若是辽事上有个闪失,恐怕前途就会堪忧,自萨尔浒自今,聪明些的大明官人,恐怕都不会主动来寻这晦气。

徐光启闻言却是立刻瞪了徐骥一眼,徐骥自感言语不妥,也赶忙道:“儿子失言了。”

徐相公旋即又叹道:“说来也不光是辽东,西南也有事。”

王星平闻言心中一凛,暗道莫不是永宁或是水西有什么事情,但又觉不对,贵阳还有电台,真有事情没道理他比徐光启知道得还晚。

徐骥也好奇道:“大人,西南出了何事?”

“是云南的事情。”

听到云南,王星平便有些狐疑,之前因为铜矿一事得罪了沐府,不过和沈儆炌也算有了利益瓜葛,里外里算账并不吃亏,因此他即刻关注起来,听徐光启继续说了下去。

徐光启倒也没有卖关子的毛病,道:“安南都统使(注:明廷以夷制夷,故黎氏莫氏虽分数君臣,但因为各种原因,均被册封为安南都统使之职)黎维祺遣使来报,说有髡贼自南方来,打的是前宋的旗号,如今兵锋已直逼升龙府,黎氏贡臣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昆明,日日跪祈天朝发兵往救。”

“澳洲人?他们究竟所图为何?”孙元化有些讶然,他所知这些人都是能工善技之辈,对圣教似乎也颇多襄助,髡贼一词也是最近听来,传闻他们在南洋用兵频仍,又在棉布贸易上与江南缙绅有所冲突,朝中一些人便带起了这髡贼的称呼,也不知最先是谁起的头。

徐光启同样疑惑,“老夫也想知道啊,这两年除了辽东,最让老夫惊讶的就是这澳洲人了。我已写好书信,初阳你此番回乡便顺带捎去,罗先生(注:罗如望)正在嘉定,请他寻教友相机送去澳门查询,最近那边来的消息似乎少了。”

王星平思量徐光启话中之意,反应过来,“老师方才说云南有事,莫不是有交夷越境了?”

“的确,都是趁着安南之乱,地方无法节制过来的,高平莫氏也在蠢蠢欲动。”

这个情况倒是头次掌握,王星平想回去就要给元老院发报,他起先也不明白,为何野战已经胜了郑、阮主力,大军却迟迟没有北进。如今保利行的泰昌钱正要在云南推行,西南一旦乱起来又是一桩麻烦。

他赶紧假意关心,“朝中是何态度?是否出兵?相公们已有了票拟么?”

徐光启道:“出兵倒是不会,朝廷对安南向来谨慎,不会轻易加兵的,再说还有辽东肘腋之患。”

“说起来朝廷对南蛮不过平衡二字,当初对莫氏如此,如今对黎氏也是同样。”孙元化见王星平年轻,也给他讲起古来。

嘉靖中莫氏篡黎,后来因为莫氏修贡甚谨,明廷居然认了莫氏给了册封,到了万历时又同样册封了黎氏,这样分数君臣的两家同时受到册封的事情在大明算是鲜见,究其原因,还是嘉靖十七年时户部左侍郎唐胄劝谏世宗放弃南征时用的理由最能表明明廷心态——‘往代安南盛时,屡为钦、廉、连、邕之患,自唐高骈徂征之后,历五代至宋,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迭主,而岭南边海郡县外警遂稀,是夷狄之乱,中国之福。’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盛世武神 我是恺撒 逍遥小驸马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剧本 季汉长存 大唐承包王 你管这也叫金手指 大汉宣帝 战国万人敌 陈氏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