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农民的命根子(1 / 2)
远远参观完屠宰场,七里村的村干部带领张凡他们到一户人家坐下来谈。一路上过来,丁亮总想开口说话,都被张凡和梁经理等人逼着吞了回去。&1t;/p>
“听小丁说,大家对养牛项目都表示赞成。”梁经理先开口道。&1t;/p>
今天过来的主要目的,还是谈养牛的事,尽快解决牧场的建立。一旦日本那边的良种牛运输回来,牧场就需要得到解决。&1t;/p>
接下来,就是说服村民,放弃土地的耕种,还原回草原的生态。&1t;/p>
这是最麻烦的,恐怕没有多少村民能接受,哪怕是他们的村干部,毕竟大家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完全不担心怎么可能?&1t;/p>
“同意是同意,但张凡老板说的,要大家伙放弃耕种,以后不再有粮食的收成。对此,大家还很担心。”七里村的村长开口道。&1t;/p>
在张凡他们来之前,他们就动员了村民大会,就此事进行商讨。&1t;/p>
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对放弃耕种都表示抵触。作为传统的农民,土地跟粮食永远都是放在位的。&1t;/p>
张凡他们则是让他们放弃那两样,谁都会迟疑。没有土地,没有粮食,他们都会心慌,都会彷徨,是农民特有的焦虑,没办法一下子改变的。&1t;/p>
“是呀!有没有更加保险的做法?或者说缓冲一点的措施?”村支书询问道。&1t;/p>
如果将退耕的计划定为几年,甚至十年来实现,潜移默化之下,村民的思想或许能转变过来。但是要他们马上接受这种提议,无疑逼着他们去捅马蜂窝一样。&1t;/p>
“那是退耕还草的计划。我们在张家寨,也得到了那边的生物科学家的赞赏,甚至表示遇到困难他们会帮忙。有了他们的帮助,养牛的成功率非常高……”丁亮再也忍不住开口说话。&1t;/p>
说着,便停不下来,跟村民解释退耕还草的概念,甚至搬出国家领导人的话来劝服大家,什么“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之类。&1t;/p>
他表示,退耕还草还林,展畜牧业是偏远地区实施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个战略方针。&1t;/p>
而且,根据他的了解,由于“退耕还草”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展的需要,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1t;/p>
经中央领导和政府提出,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一改历史上形成的提倡垦殖、注重耕战、以粮为纲、奖励垦伐的作法,转变为退出耕种还林还草,对退耕者以粮代赈、实行补贴和鼓励政策。&1t;/p>
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大转折,是在经受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态严重恶化之后理性的思考,是顺天意、合民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项重大举措。&1t;/p>
“这本身就是一项国家政策,是有补贴的,对我们而言,也算是有了一个小保障。”丁亮开始给自己村的村干部们灌迷魂药。&1t;/p>
这些天,他其实都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将政策等研究得很透彻。&1t;/p>
比如,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下,对于一退双还农户而言,一定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谁退,谁还,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1t;/p>
特别是“一退双还”的土地使用权要长期落实到户,使农民吃上“定心丸”,将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退耕还林还草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这是调动农民治理积极性的一项最根本性措施。&1t;/p>
因此,国家、政府对他们即将实施的“退耕还草”举措,肯定是支持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支持,跟有物质方面的支持。&1t;/p>
丁亮相信,再加上张凡和梁经理他们给出的一些小承诺,应该可以说服村民,至少是一部分村民放弃耕种,建立牧场。&1t;/p>
“不要说那些虚的,我们就谈收益。”丁亮不停地说道。&1t;/p>
他板着手指给大家解说,耕种土地,每年大家也就是收获一些粮食。由于五谷杂粮价格平稳,有着国家的调控,是永远赚不到什么大钱的。&1t;/p>
“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村都是传统的耕种模式,产量等都已经落后。我们不转变思想,以后贫穷两个字是摆脱不了。”&1t;/p>
说着,看向所有人:“我们不为自己想,也得替后代想一想,别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1t;/p>
一旁,张凡跟梁经理暗自无语,心想:你这是越来越胡扯了。连后代都不放过,还是人吗?&1t;/p>
不得不说,丁亮那小子能说会道,知道村民真真关心什么。&1t;/p>
他们能甘瘦清贫,却永远把孩子,把后代看得很重。他们可以贫穷,却不会穷了孩子的吃穿,不会穷了孩子们的教育。&1t;/p>
因此,此话一出,七里村的村干部,以及少数作陪的村民都沉思起来。&1t;/p>
“听我说……”&1t;/p>
张凡连忙打断:“还是听我说吧!”&1t;/p>
梁经理也点头,听见丁亮那小子说话,他就觉得头疼,尽管那小子有时候胡扯得是有那么点道理。&1t;/p>
七里村的村干部,还有村民们都连忙安静下来,静静地等待张凡的下文。&1t;/p>
要说他们最信赖的,无疑是外村的张凡。人家在黄石镇创造的传奇,一次次证明并非运气,而是真有能力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1t;/p>
如今,黄石镇那个村子不羡慕张家寨?不羡慕青田村、腾云村、杨义庄等?&1t;/p>
在张凡的干预下,那些村子都了达,起码是前途无量。听说连镇长、镇书记等都公开表示,张凡掌握着黄石镇的经济命脉。&1t;/p>
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细数张凡的产业,蔬菜、水果、花卉种植,还有猪、鸡等的养殖,一年的收益有好几千万,甚至上亿。&1t;/p>
你要知道,黄石镇上一年的生产总值还不到一个亿,相当可怜。&1t;/p>
因此,真要说张凡能左右黄石镇的经济走向,并非一句戏言。&1t;/p>
“都安静,听张老板说话。”他们村的村长等村干部说道。&1t;/p>
说完,还瞪了一眼自己村的丁亮,警告他先不要插嘴。&1t;/p>
见大家都安静下来,张凡开始组织语言,也没有从大道理上面去说服大家,什么环境保护,国家政策等等,都是一种道德绑架。&1t;/p>
张凡不屑那么干,他最喜欢的,还是以利益引导大家。&1t;/p>
利益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只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用怎么说话,大家都会跟着他干。&1t;/p>
其实,古代的农民起义,也多数是这么操作。&1t;/p>
只有给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大家才会冒着生命危险跟着你造反。仅仅靠什么情操、忠义等等,是非常不牢靠的。&1t;/p>
还有一点,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理解不到太深的东西。&1t;/p>
他们或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自己眼前的。&1t;/p>
“我知道大家的担心,也能理解,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我们农民一旦没有了土地,没有了庄稼的收成,就像是无根之萍。”&1t;/p>
张凡这番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底去,都纷纷点头。&1t;/p>
“没错呀!”&1t;/p>
“不种点地,心里没底。”&1t;/p>
“我看,可以将一些旱地,收成不好的土地退耕,增加草地的面积,同样可以建立牧场嘛!没必要将老本行全盘丢掉。”&1t;/p>
……&1t;/p>
张凡抬起手,刚刚议论纷纷的人群马上再次安静下来。&1t;/p>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不能替大家做决定,只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建议,就退耕还草,搞养牛项目的优劣摆出来。&1t;/p>
先,一旦搞这么一个项目,大家身份就开始转变,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1t;/p>
他表示,要真是在七里村大规模养牛,大家从原来的农民身份,就会转变成牧民。&1t;/p>
那么,赖以生存的东西也会不一样。以前是粮食,以后则是牛群。&1t;/p>
大家担心的,无非就是怕得不偿失。养牛不是他们的专长,放弃自己擅长的,去搞自己陌生的事情,彷徨不安是正常的。&1t;/p>
“真要搞养牛,你们以后就是牧民,牛群就是命根子,需要你们把牛群看成地上的庄稼。你们怕失败,没有经验。&1t;/p>
其实,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忧。先不提我,我们村的那些生物学家,个个都是研究生物生长的专家,有他们的指导,失败的几率很低。”&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