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渔业(2 / 2)
这个方面石斌是勉强能懂的,算是优胜劣汰。但他仍旧不懂把肉食性鱼类和素食性鱼类放一起是怎么增加产量,虽说他从不认为李超会阴他,但是总感觉说不过去,如鲠在喉。
一听石斌这个问题,李超憋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大哥,这鱼类没有什么素食性的,只有杂食性和肉食性。您的意思我明白,其实就是温顺的鱼不要和暴躁的鱼混养,这是对的。还有一点就是大型鱼类不可以和小型鱼类混养。否则温顺的鱼和小型的鱼全都会灭了。”
这么一说,石斌完全明白,立刻表示就鼓励养殖青、草、鲢、鳙四种鱼类。
“饵”:即饵料,要符合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要根据鱼类不同的生长发展阶段配制不同的饵料投喂。饵料还可以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 所谓天然饵料是指水体本身所生产的各种藻类和小虾。人工配合饵料是指根据不同鱼类所需而配制的。
“混”:即合理的混养。照李超的说法,池塘通过混养鱼类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混养要考虑各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和相互竞争。
这个概念倒是让石斌想起了阴阳平衡。想起了美国阴阳不平衡的女校,阴阳平衡的普通学校。
这当然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概念,为了防止石斌又是如鲠在喉一般,这次李超聪明的主动解释了。
原来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它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自然就营养均衡。
“密”:即一定的养殖密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养殖的密度可根据自然环境、饲料资源、技术、管理水平、鱼的规格等方面来确定。
“轮”:即轮捕轮放,在养殖过程中期,长成的鱼类捕捞上来食用,既可减轻池塘压力加速存塘鱼的生长。
“防”:即鱼瘟的防治。
“管”:即日常管理工作,这是养殖的最关键的。养鱼是三分养、七分管。日常管理包括:水质管理、饲料肥料管理、病害管理、巡塘、捕获等。
听李超滔滔不绝的讲完这一通,石斌和王三非常高兴,就连刘霄也是非常佩服。石斌更是仿佛看见了放到潭州百姓桌上的各种鱼。
而刘霄此时也开口说道:“大哥,咱们潭州养殖的主要是鲤鱼、鲢鱼、青鱼、鳙鱼、草鱼和鲫鱼。这些都很温顺,适应性也强,是最适合咱们的。”
知道自己这个只懂吃的外行不应干涉这些专业人士的操作,于是说:“李贤弟和刘贤弟你二人就主管渔业,至于养多少、怎么样就你们自己决定,如果要支持就来找我,也可以请阿三帮你们出出主意。不必担心失败,刚开始肯定会有不顺,咱们要做的就是兄弟同心。”
石斌话一说完,李超、刘霄二人立刻喜出望外,毕竟如此放权可是绝对的信任。他们自然保证把鱼产量提高,让大家都有鱼吃。二人倒是信心满满,毕竟以前就是水匪,吃鱼都吃腻了,就是养几天鱼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
可惜二人还没高兴起来就被打回了统领府。
看着二人满身泥巴,石斌只能耐着性子问这是怎么回事。
“大哥,那帮渔民不识好歹,认为我们帮他们去投放鱼苗是在谋他们的财产。他们倒好,说了两句不对劲就开始动起了手。若不是看您面上,早就劈了他们。”李超怒气冲冲的嚷道。
“你是说你投几尾鱼苗他们都不肯?有这么排外?”这事情比较棘手,不弄清远缘由肯定办不下去。
“王三,你派人去附近调查,看看有没有关于那鱼塘的坏消息。”石斌本就是个急性子,如今粮食问题刚刚好点,肉食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总不能让士兵天天吃豆腐,当和尚,所以他石斌立刻命令道。
亏了王三是个机灵的,一去不是替李超和刘霄二人说好话,反而是骂他们是财主的狗奴才,不过是渔民没见过。
如此一来便取得了信任,没有几句话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附近的地主都养鱼,不但贪得无厌、强取豪夺而且厚颜无耻。可以做到一个池塘里有他一条鱼,这个池塘就是他的,池塘是他的里面的鱼也就是他的了。
故而这些在池塘里养鱼的农户定然不会让李超和刘霄这么两个不知根底的人来放养鱼苗。
原来是办事没讲究方法,好心办了坏事。只好又干脆要王三带着李超二人去和那些鱼塘的所有者签订减税契约。
消息传出之后,情况立刻变样,统领府门前人山人海,唯恐签不到那份减税契约了。
而府中那个统领则品着贾玲送贾似道那敲来的西湖龙井优哉游哉的想起接下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