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老红色经理(2 / 2)
江守义以前也没认真关注过这里,看到一个个车间闲着,现在脸上也不好看那:“好像还有好几个车间没有开工,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是江奕让收购,钱也是他出的,那就收购呗。
经理倒是很乐观,完全不像那些员工的忧郁:“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销售,设备都好使着呢,上点油、通上电就能开动。我们的机器是全罗沙响当当地,技术也是最好的。以前全国人民想喝都喝不着,很多领导指明要喝我们的酒呢!”
号称莫斯科最大的啤酒厂,现在只有一点儿“曾经阔过”的历史骄傲。
经理说的情况,让江奕有了一丝熟悉的感觉。
设备都在,有的缺胳膊少腿的,需要维修和改造一下;问题还是机制不灵了,和华国的国企一样一样的。
“我们出钱、带来技术人员,把这边的两条生产线开动起来。给大家一个工作机会怎么样?”
红色经理哼了一声,看着江奕的样子就没有一分的相信:“你生产了也卖不出去。”
“我们不占用你们现有的渠道,自己找渠道,从计划外销售出去。”江奕仍然没有放弃。
“你说了算?”江守义老板不吭声,你一个小孩子说大话又是算怎么回事?
小李翻译告诉了江守义,江守义大手一把:“没问题,我们都可以。就听他的!”
红色经理这才态度认真了一点:“成本怎么算?”
“就按照承包制度。根据市价,每个季度结算。”江奕给出了最大优惠。
如果是一次性签三年的承包合同,三年后的卢布已经跌了90%以上,那就是红色经理们玩的“掠夺国有资产”套路了。
“既然这样,这个需要商量一下。股东还要同意才行。”
大股东是管理人员,零散地有些员工持股,如果这些员工股还没有支付酒钱的话。
除了江守义占股20%以外,还需要30%的股东同意。经理跟几个重要管理人员通了一下气,很快就答应了。
至于员工,还用商量嘛,他们巴不得有个活干呢。
接下来就是生产部门经理陪同着看了一下这些闲置的车间和设备,以方便评估合理的租金。
“爸,你知不知道美利坚和扶桑等国,一个啤酒品牌能够占小半部分市场份额?三个品牌差不多能占七八成?”江奕想起了刚刚经理说起的“五天保质期”,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其实全球都差不多。除了德意志那种发达国家,老百姓喝啤酒成精了,每个人都善待味觉、在乎特殊口味,还能维持上万家啤酒小作坊,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是只剩下最大几家。
江守义可是酒精中的神仙,对这个行业了解可远超江奕。听到江奕的看法,他的头都摇成了拨浪鼓:“那怎么会?咱们国家哪个市里没有啤酒厂?全国没有两百个牌子,一百个肯定还是有的。再说了,太远了运输也不方便,咱们任城那里不是都喝太白楼啤酒吗?”
华国现在和罗沙的啤酒行业格局还真的差不多,所以江守义也听不懂江奕的理念。
他指着那些呆板的操作工人:“还能让那些酒厂都倒了不成?那么多工人们怎么办?全国老百姓的口味也不一样吧?”
看来现在两国走向“社会化大分工”的思路还很远。江奕要多费些口舌了:“对于华国和罗沙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喝得起啤酒,越便宜越好。至于各地的差异,几个牌子的啤酒各买一瓶,温度要是低了,根本就喝不出区别。”
“嗯,这倒是。罗沙国本来就冷,这个啤酒也就是他们吃饭的饮料,口味还真没有那么重要。现在这里的生活这么困难,肯定是有得喝就行。”
再过两三年,有了央企强大资金支持的雪花啤酒就要在全国启动“蘑菇战略”了,在全国收购啤酒厂以后,为企业更换设备、提高质量。
如果说这些在全国各地“种蘑菇”还只是战术层面,等到“蘑菇”蔓延开来以后,就可以使用统一品牌、连接成片。
看来这个老爸悟性还挺高嘛,江奕差点儿就要拍拍老人家的肩膀、给几句勉励了。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先做大一家,然后再慢慢地买了别的啤酒厂?”在江奕神游物外的时候,急性子的江守义思维已经进入了操作层面。
“差不多,至少要做到罗沙国的啤酒行业第一名。可以发动国内的技术专家,咱们再投入一笔资金,提高技术水平,首先就是要把保质期问题解决了,等到时机允许,就通过香江的公司收购,这个可是罗沙国长盛不衰的行业。”
想想都觉得很兴奋,现在这个思路可以在全国横行霸道了。那些单个地方小企业哪儿是大资本的对手。
以后就通过“收购企业+技术改造+贴牌”模式,先把全国的市场占领了再说。
“然后呢?”
江奕没想到****野心这么大嘛。
“这些还不够你老人家发挥的?”
“搂草打兔子—捎带手,反正那几个国家也小得很。中央军来了,地方杂牌还有活路?”老江习惯性地挥手动作又来了。
“估计需要三四年时间来整合。到时候资本市场也就起来了,等到西方投资者进来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收割机会。”
进入了资本市场时代,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标准将不再是净资产,而是利润乘以市盈率,估计会有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同时,净资产也会由于地价估值的上涨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西方跨国公司在华国占的这些便宜,这次要从罗沙国先赚回来一些才心理平衡。
“要是这么说,那岂不是处处是黄金?先找一个不行的啤酒厂,我们出钱占大头,再引入华国的技术和设备,改造后再在全国铺开,”江守义想到激动之处,又在捋着不存在的胡须,“嗯,白罗沙和尤克兰应该也可以。”
唉,你咋就一辈子走不出你的关羽、秦琼梦涅?
“白罗沙应该没问题,但是尤克兰就不行了,要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到大家认可这个品牌后,再逐渐把地方品牌挤出去。”
罗沙和尤克兰两国在克里米亚半岛问题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注定了要干一场,到时候来自罗沙国的消费品市场占比再大也会被民族情绪赶出来。
江守义到底是有“苏联大视野”的,能够统领这十几个国家的市场,只是他还看不到其实这个操作思路可以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全面铺开。江奕只能费心费力地不断提醒、暗示了。
“还费那么多事干什么?像挤牙膏一点点地挤出来太慢,我只要买了哪些地方杂牌的散装酒,到大城市里低价卖出去,以后谁还买他的瓶装酒?”
习惯了便宜,不打折的酒就没了销路。而且一旦形成低端的印象,宴会上就不会再有他们的踪影。
老江厉害啊!
看着老江在那里意气风发的样子,江奕这才想起来,江守义同志这代人搞运动是真的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