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们要吃饭(2 / 2)
这个策略如此见效,有两个工人代表立马就转向了:“这些废钢烂铁的还生产什么?高炉一旦停下来,损耗很大。其实我们也就是想要个准信。”
剩下两个不确定的,一个想继续干钢铁的。
最后一个突然问了一句:“江老板,我知道华国您的家乡在建钢铁厂,有个老朋友前些时间给我联系过。我也想去华国生产钢铁,不知道您是不是能够帮忙?”
江守义得意地一捋下巴,才发现这不是在戏台上:“哈哈哈,你还不知道吧?华国那边建钢厂的是我儿子,还有很多前苏联的专家也都当了技术人员,有些人还当了干部。可惜你现在提出得晚了,要是去做技术人员,我能帮你推荐过去。”
几个人面面相觑,似乎不太敢相信,最后那个人却确认了这个消息:“那个朋友告诉我了,还让我过去。他说也会让我管一个部门,待遇比在这里高了两倍,还能够每月按时发。”
一句话把自己孤立了,其他几个人都在看着这个内鬼。
那个人已经自我暴露,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解释一下:“可是我还没有答应他,因为我最熟悉的设备都在这里。如果能够改为生产服装和食品,就是对大家有个交代,只是我想我也没必要留下来了。”
哦,江守义这才明白了。怪不得国内的人对这个工厂这么熟悉,甚至能够精确到具体的设备,感情是这个家伙在幕后出主意。估计这个厂里的部分设备就是这个家伙的投名状了。
形势变化得很快,江守义已经从拆迁办变身为投资人,地位就不同了。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大家:“如果大家还有想去华国的,懂技术的最好,专家的收入是月薪200美元。如果有合适的也可以来报名,我们会在调查之后给大家一个准信。”
一场原本就是半心半意的抵制,在一场半信半疑的建厂计划攻势下迅速瓦解了。更加上有一个内应,半天功夫就完全结束了。
“小奕,今天可算是把这个任务完成了,”江守义有些意犹未尽,好男儿就应该整天站在沙场上干仗嘛,“这些人还是嫩了些。”
江守义发挥了自己的戏剧优势,加上也不心疼电话费,添油加醋就描述了一番。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江奕上心了。
在一个人心惶惶的罗沙国,拆除生产设备给人的心理带来的损失是远超过让这些设备逐渐生锈的。有时候,缺乏效率的模式反而可以争取到稳定,现在的罗沙国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了。
“爸,拆掉这里的设备以后就不再拆其他地方的了。现在改为从设备制造厂里采购,卢布既然贬值得这么厉害,新设备也会便宜一些。”
江守义从兴奋中暂停下来,却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最近都是在消耗美元,这样买新设备能支撑下去吗?”
罗沙国放开零售业后,市场的紧张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程度地好转。华城大市场也面临转型,需要另外开辟战场。美元最受欢迎,可是需要的地方太多了。
“跟莫林拉科夫他们的一年期合作很快就要到期了,估计下一期会有更多的钱。只要先打开局面,以后就不会这么缺钱了。”
江守义稍微放心了:“小奕,这个钢厂有几十个技术人员,大部分是技术工人,他们想去咱们新建的钢铁厂。这些人能要吗?”
当时答应地太快,现在感到落实有困难了。
“阿卡廖夫在负责这个厂,如果是特种钢方面的技术人员,应该都没有问题;工程师也都需要,普通操作工可能有些问题。”
“好像大部分是特种钢方面的,这里有个专家知道阿卡廖夫的条件,所以报名的很多人都符合条件。”江守义终于放心了。
自己在罗沙国还有大把的抱负要实现,可不能落下一个“信口开河”的恶名。
“莫斯科那边有一些大型冶金设备制造厂,以及化肥厂,现在也可以入股。以后我们国家会大量需要钢铁和花费,我们这边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定期去那里学习、培训,加速这边的技术提升。”
“这是又搞一次156工程吧?没问题。”江守义再次找到了熟悉的感觉。
学习苏联技术,引进苏联设备,派出技术人员培训,邀请苏联专家来华,可不就是1957年启动的156工程的翻版么?
只是这次的推动方从官方换到了民间,从苏联为主变成了华国支配。一切都不一样了!
江守义挨打的事情,也给江奕提了醒。三十多年前,老大哥充当过华国的老师,现在他虚弱了,需要华国给一些回馈了。
所以,以后要做“双赢”的模式,不再一味地索取和利用。
自己对江守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