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紫铜镶口,都说做旧(1 / 2)
吴夺一看这紫檀木盒,不由心道,这罗宇泽够下本的啊,要是里面东西不好,还真让人有买椟还珠的想法。
罗宇泽打开紫檀木盒,这里头放了一只大碗。
口径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高度在十五厘米左右,白釉微黄,碗内有刻花,鸳鸯水草纹,布局合理,纹饰流畅。
这只大碗的口部,镶嵌了一圈紫铜。
这是典型的定窑。
时间紧任务重,吴夺翻底的同时,直接贴指听了听。
底部满釉,没有刻字。
在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中,定窑最为特殊,和其他四种有点儿格格不入。
就它自己是白瓷,其他四种却以青瓷为主;就它喜欢带刻花,其他四种基本不动刀;它至少在北宋早期就出现了,其他四种都是晚期才出现。
定窑有官窑定窑,也有民窑定窑。实际上,宋代并没有明清那样明晰严格的官窑制度,所谓作为官窑,大概类似于官方定制。
有一部分定窑的底部,会刻一个“官”字,这样的定窑,显然可以纳入官窑品类。
罗宇泽的这只大碗没有刻字。
不过,不刻字也不一定就不是官方定制,主要还得看胎釉工艺等等本身的品质。
吴夺了解清楚之后,又轻轻放下了,示意宁霜来看。
不料,宁霜居然也伸出了左手中指!
只是她和吴夺不一样,是用左手中指顺势在碗壁上弹了一下。
弹指神通?
吴夺突然有种想笑的感觉,也说不出原因。
宁霜随后拿起碗来,详细看了看,看完之后也放下了。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两位高手赶紧说吧!”罗宇泽开口。
“镶口不对。”两人又来了一次异口同声。
“不是,你俩咋这么有默契呢?”罗宇泽看向宁霜,“你是姐,你先说。”
他俩说的镶口,自然是这碗口上镶嵌的一圈紫铜。
之所以镶口,是因为原本的口沿露胎,有“芒”。
在北宋中期之前,定窑是正烧的,就是把碗做好之后,碗口朝上放到窑里烧。如此一来,圈足底圈会露出胎来。
但是到了北宋中期,定窑换了个烧法,叫覆烧,就是碗口朝下,扣着烧。要是这样呢,碗口就会有一圈露出胎来。
露胎的这一圈,毛毛糙糙的,有点儿扎人,有人就称之为“芒”。
圈足有芒和碗口有芒,各有利弊。圈足有芒,用的时候容易磨损桌子;碗口有芒,如果用来吃饭喝汤,容易剌嘴。
都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