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赈灾(2 / 2)
安抚司是负责赈灾时期赈济各地方灾害情况部门,安抚司一般都有安抚使者,如“体量安抚使”“廉访使者”等。这些都是太子临时委任的官员,负责对灾区救灾工作的检查,还有代表着朝廷对灾民的慰问等。
做了这些安排部署,太子让亲信们前往西南各地下达命令,他不信所有人都被九王爷收买了。一边下令赈灾,一边暗中搜捕九王爷。
赈给是指朝廷部门直接向受灾群众,发放物资来帮助他们的一种赈灾方式。提供的物资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如钱、粮食。而这些物资来自义仓,义仓就是专门设立用于储存赈灾用品的仓库。太子将自己一个月的行程和亲信所在地,飞鸽传书给京城,英娘按地图发放补给,再由他或者他的亲信发给有需要的人。
赈给一般都会遵守两个原则,第一就是优先发放给老人、幼儿以及病患者。第二就是按照户等自下而上发放的原则。这两个原则同时也是整个时代赈灾制度所遵守的原则。
对于灾情不严重的地区,朝廷会将救济物资,以借贷的方式交予受灾群众,当农作物成熟后,受灾群众再将物资归还给朝廷。这种方式所消耗朝廷财政较少,既能够解决农户受灾时的窘迫之情,又不会让朝廷财政陷入危机。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有可能无法将借出去物资收回。此时大家也顾不得许多,救人要紧。
京城,由皇后带头,长公主和国公夫人一起,力劝一些有能力的人或者家族,捐钱捐物,帮助国家赈济受灾群众。大晋在连年战争的情况下财力紧张,无法依靠中央财政的力量,赈济灾民的时候只能采取这样一种办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为了名声,都很乐意帮忙。这种办法是一种借助民间力量来赈灾的政策,这种办法是属于自愿性,但是如果有能力的人没有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朝廷会对其进行干预。
今年,西南五省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旱灾。许多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房屋倒了一批,又垮了一批,庄稼颗粒无收。河流干涸。许多地区的饮用水都靠官兵用车拉来。
这次自然灾害,死了那么多人,房倒屋塌,家破人离。农民的生活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随着太子的不断努力,灾民们得到了妥善安置,太子问:“你们去年产的粮食咋没多留些”。不说还好,一说灾民们怨声载道。一个老人道:“我看太子您是个好人,我说两句,太子若是觉得不中听就杀了我,不要连累家人”。太子道:“老人家说的哪里的话,老人家但说无妨”。老人道:“今年开春,官府征兵说,每户必须出两个壮丁,若是不去每家需交两千斤粮食。给东北部队,作为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