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壮志未酬(1 / 2)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时,李白正在庐山做他的学道修佛的隐士梦,忽然接到老友郭子仪的一封书信,说李光弼进位太尉兼侍中充河南副元帅,都统河南、淮南、山南东道五道行营节度使,大举官兵百万出镇临淮,要一扫东南叛乱,并劝李白趁此机会入其幕府,为国建功立业。这一下子触动了李白心灵深处的报国情怀。他急不可耐地向宗氏夫人说,他要抓住时机,这可是不可多遇的报国机会。那顶刑役释放犯的帽子压得他直不起腰来,李白确实要用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忠心报国的。宗氏夫人开始不同意,但却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同意他出山前往金陵投军。李白非常自负,他认为这一次一定要“斩巨鳌”“鲙长鲸”,一雪会稽之耻,将期报恩之荣,做一番报效社稷、光宗耀祖的事业来。这次找对了人,这可是唐肃宗的正规王牌部队,与永王李璘的部队绝对不同。于是,李白与书童丹砂一起来到了金陵。可是,他还没有见到李光弼,就病倒了,只好在金陵朋友家中养病。李白给李光弼写了一首诗,歌颂了李光弼大军的威严气势,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因健康状况不佳,不能前赴军幕为李太尉效劳,深以为憾,只好“半道病还”,感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1]。在金陵,李白受到了金陵太守的热情招待,得以安心养病。在金陵的这些日子,他回忆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觉得自己就像一匹西域来的天马,早年出自西域,有天赋之才,曾经受到过天子的重用,享受过高的荣耀,也用尽了心力。可是老了之后便被抛弃,无人再理会。最后,他仍希望有识者能够荐他入朝,再为朝廷尽其绵薄之力。于是提笔写了一首诗,题名为《天马歌》。其诗曰:
天马来出月支窟,
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
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
神行电迈蹑恍惚。
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
口喷红光汗沟珠。
曾陪时龙跃天衢,
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
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
駷跃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剪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