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李白这一生 > 第七十四章 烽烟四起

第七十四章 烽烟四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龙族:从血战归来的路明非  成为塔防游戏的暴君  斗罗大陆之龙魂耀世  妖精的秘密花园  万数劫神凤赋  大爱仙尊在斗罗  好好地武侠,我偏想要做神仙  拒绝我表白,怎么哭的还是你  宝可梦:带着迪莫送温暖  抽卡到死 

开元十五年(727),唐军与吐蕃军队进行了三次大的交锋。正月,青海之战,唐军大获全胜。九月,吐蕃军队攻克瓜州(甘肃安西西南),占领玉门(甘肃玉门),再打长乐(甘肃安西西北)。长乐唐朝守军顽强抵抗,吐蕃久攻不下,只好退兵。十月,唐军在瓜州破敌,吐蕃则联合突骑施出兵围攻安西城,杀唐朝河西节度使。乘士气正盛,吐蕃回头又组织大军再围瓜州,但终被唐军击败。

开元十六年(728)七月,唐军于渴波谷(青海湖西南)之战大获全胜。八月,又在祁连城(甘肃张掖西南)歼吐蕃入侵军队五千余人,俘获其领兵大将。

开元十七年(729)三月,唐军主动出击,夺回已被吐蕃占领的边境军事重镇石堡城(青海西宁市西南),并突然袭击吐蕃大同军。吐蕃再次大败。

几年内,吐蕃连战连败,境内舆论大哗,赞普只得出面请求议和,又有金城公主从中斡旋。玄宗终于被劝解说服,应承了吐蕃的请求。

开元十八年(730),双方商定和约,吐蕃赞普保证不再侵袭边境。

开元二十一年(733),赤岭(青海日月山)上竖起了一块和约石碑,双方和好无战事。

边境宁静后,当时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派人出使吐蕃,对吐蕃守将说,如今双方通好,亲如一家,何必再置兵守备边境,重兵压境,妨害了耕种放牧,请各自撤去守备军队。吐蕃守将在崔希逸的力请下,果真撤兵。至此,近四年的时间里,边境上,汉人耕种,吐蕃人畜牧,大家安居乐业。

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正因上一年吐蕃攻破了小勃律而怒不可遏,崔希逸派使者孙诲到京城奏事。孙诲欲自求边功,上奏说,乘吐蕃不备,以大军掩袭,定能取胜。玄宗即令宦官赵惠琮与孙诲一同回河西审视情形。

赵惠琮也欲贪边功。他到了河西后假传圣旨,诏令崔希逸率军偷袭吐蕃。崔希逸被迫弃信背义,进入吐蕃境内二千里,大破吐蕃守军。吐蕃受骗失败,自此拒绝向唐朝纳贡,双方的关系再度恶化。

孙诲、赵惠琮献计用计有功,受到玄宗的重赏。崔希逸也调回洛阳就任河南尹,但他终因自愧失信,日日内心自责,不久竟染病身亡。

开元二十六年(738),双方战事骤起。三月,唐军主动出击,攻下吐蕃新城(青海门源),并改名为威戎军,屯兵千人守护。七月,唐军又在盐泉城(甘肃临夏西)与吐蕃交战,再次获胜。九月,唐军与吐蕃争夺边境军事重镇安戎城,损失数万人,丢失两座城池,大败而归。

开元二十七年(739),吐蕃在安人军、白水军(青海地区)一带向唐守军大举进攻,被击退。

开元二十八年(740)三月至十月,唐军再次围攻安戎城。剑南团练副使率兵围在城下,暗自买通了吐蕃安戎城内的守将,里应外合,冲入城内,尽杀吐蕃将卒。吐蕃随即集结大量兵马重新围城,终因地形险恶,未能攻下。

开元二十九年(741)春,金城公主病故,吐蕃赞普遣使者进长安告丧并请和,玄宗不允。六月,吐蕃大将军率四十万人马从河源军(青海西宁)至安人军,对唐朝发动进攻。唐安人军骑将臧希液以五千精兵攻其不备,使得吐蕃军全线崩溃。吐蕃不甘心,又调集重兵于十二月大举进攻石堡城。唐守军丢失城池,石堡城再次落入吐蕃手中。

天宝元年(742),唐军在陇右、河西一带与吐蕃大规模交战。十二月,一次战役,斩获吐蕃三万人,并缴获大批羊马。

天宝二年(743)四月,唐军奔袭吐蕃边境的前哨阵地洪济城(青海贵德西),以兵马速行千余里,出其不意攻下城池。

唐朝与吐蕃之间战争不断的同时,在西域天山与突骑施族,在东北与奚、契丹部族,也常有冲突。

连年征战,唐朝胜多负少,玄宗为之振奋。每当边塞有战绩传来,玄宗即重赏边帅,以功封授高官。因此,唐军营中许多将领好边功,喜战事,边境频传告捷。可是,为此付出的财力不计其数,人民负担愈加沉重。

古代战争主要采用人海战术。一次战役,动辄发兵数十万人。作战双方,败者损失惨重不论,胜者也必须以士卒的生命为代价,其数目常常是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甚至数万。连年的战争,无疑又使众多的贫苦百姓,蒙受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兄的巨大痛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 重生之刘禅:二凤是我儿砸 公子文成武德 大汉羽林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万界泪目 红楼之王爷难为 三国第一公子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