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踌躇满志(1 / 2)
与十年前相比,长安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却又大不相同。
当年,他到长安找张说,却被张垍弄到终南山,在玉真公主的别院里瞎耽误了半个月功夫,后来又回长安,和大街上斗鸡走狗的小混混搅和在一起,还被小混混围殴,要不是陆调,当时就交代在长安了。
十年后再进长安,怀揣着圣旨,心中十分得意,踌躇满志!
李白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了吏部,一个员外郎双手接过李白呈上的皇上手谕,点头哈腰道:“李大人辛苦,快请坐。”
这员外郎身穿深绿色官服,腰系银带九銙,表明他是六品官阶。六品朝廷命官对素不相识的一介布衣如此客气,李白从未遇见过。他知道,这全是圣旨的威力。
李白笑了笑,以同样客气的口气说:“大人公务繁忙,李白不便打扰,只烦请大人早些替李白将皇上手谕转呈上去就是。”
“此乃分内之事,”员外郎说,“请问李大人现下榻何处?有消息,我好及时通报与你。”
“我今日才到京城,下榻处暂时未定,”李白说,“过一两日,我自己来问消息,你看如何?”
“李大人不用着急,先住下好好休息几天再说。”员外郎道,“朝廷中这些事务,一般要三五日才能办妥,届时,我们去寻李大人的住处也是一样。”
“有劳大人替我加紧办理。”出门前,李白又叮嘱一遍。
“当然,这是当然。”
员外郎并未食言。送走李白,他转身即将李白带来的皇上手谕,送至尚书省都堂。都堂办事官员也没延误,很快将其转呈至中书省的政事堂。
唐代,政事堂是宰相的办事机构。早期,宰相由朝廷各省的主要长官兼任,宰相们集中于门下省议政,或处理日常公务,这个议政之所,被称作政事堂。高宗末年,政事堂移到中书省。后来,宰相不再由各省的长官兼任,人数减少后,宰相改为上午在政事堂议政,下午回本部门办公,政事堂也转为专门的宰相办事机构。开元年间,政事堂归属于中书门下,列置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对口处理国家中的有关行政事务。
李林甫做宰相,既是吏部尚书,又是中书令。他将大权独揽,每天坐镇于政事堂,成了政事堂上当仁不让的“执政事笔”,也就是首席宰相。李林甫说一,其他人不能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