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世间再无孟夫子(2 / 2)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很明显,在才能这一块,李白自比张良,但是他比张良差在哪呢?
其一,他没有遇到他的黄石公,当年张良刺秦失败,在下邳圯桥这里隐匿,黄石公就坐在桥头,故意把鞋扔下去,张良麻溜的下去捡上来,黄石公一直扔,张良一直捡,然后张良就得到《太公兵法》了,这就是有名的“圯桥进履”的故事。其二,他没有张良的家世,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妥妥的“累世公卿”。其三,他没有身在乱世,张良得到《太公兵法》细心研读之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大乱,辅助刘邦一统天下。
这些李白统统没有,真是令人,也令李白自己叹息啊!
李白又继续在苏州、扬州、杭州转悠。在杭州,遇见了从侄李良,叔侄二人游览了杭州天竺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秋天,李白到了巴陵,也就是岳阳,遇到了王昌龄。
两年前,王昌龄因为对张九龄罢相表示同情而得罪了李林甫被贬岭南,而后遇赦北返长安,走到岳阳的时候遇到了李白,这两位文坛豪杰,相见恨晚,临走时,王昌龄为李白赋诗一首《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急着回家看许夫人,王昌龄则继续北上,到襄阳访孟浩然。王昌龄的运气好,他遇到孟浩然了,然而,这却是孟浩然的不幸。
贵客到,自然有好酒,只是孟浩然似乎忘了,他背上的痈疽并没有痊愈,还需一些时日调理,可能是一方面太过于高兴,一方面太过于嘴馋,孟浩然不仅喝酒了,还吃了当地有名的查头鳊。从中医角度讲,所有的新鲜的鱼肉都是发物,对于病毒感染类疾病有着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腌鱼肉和腊鱼肉则不在此列。
就是这一次的放纵,竟然让孟浩然丢了性命,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
吃完鱼、喝完酒之后,王昌龄要接着赶路,孟浩然十里相送,一路上有说有笑。所谓“送君千里”自然没错,但是一个毒疮未愈,却吃了很多发物的人,又受劳累,种种原因叠加,终于导致孟浩然倒下了。
王昌龄听到这个消息后,想抽死自己的心都有了,怎么就没有劝一劝老孟呢,要是不去找他就好了,是我害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