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独自下江省(2 / 2)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各位,你们根本想不到,这几年,拥有新式思维的我是怎么熬过来的。要不是靠着坚持、正直、善良,和、和不要点儿脸,早就被这群亲戚给逼疯了!
别以为古装电视剧看多了,就觉得见识也会多,以为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还是很容易到手的。即便大明朝这个时期的皇族后裔不值钱,可总比芝麻官厉害不是。随便去找人亮出皇族身份,以为就可以当官。
嘿嘿,实际上不是,在大明的官阶中,巡抚、知府、县令等身为外官,与京官、皇族不同,朝廷重视度却是一样。皇家核心除外,这些人比不上。
他当时用五品官,换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有就是体内的一个站队和靠山的问题。
这些事儿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将来要面对的路,是自己走的,而不是家人一起捆绑,最起码现在不是时候。他的风险太大,保密工作要做牢靠,而现在保密只能靠自己。
他把司务厅郎中让给了钱杰的叔叔。一个又老又丑又可恶的老头子,六十多岁的人了,还想着娶十六岁的小姑娘。
天天流着哈喇子,吵着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一边拄着拐杖、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咳嗽还一边喊着饶舌。
说什么:“我要做一枝梨花压海棠,我要做个大海王……”
你说你个大文盲,真是臭不要脸,可是没办法,因为他身后的钱杰不一般,这个极度嚣张,满脸麻子的锦衣卫千户。
大家都争着抢着给他面子,就是因为他干爹叫钱宁。
钱宁是谁?这可是大明王朝现在的锦衣卫军都指挥使。官位不大,权力滔天。大太监刘瑾死了之后最得势的一位佞臣。自我感觉良好,说是正德皇帝的好朋友。
但是呢?他让谁下台,谁就下台,他让谁升官,谁就升官。
你们说,不巴结他,巴结谁。
高低不平的土路,烈日照耀下,特别的坚硬,甚至有些龟裂。路上行人不多,所见之人却都是死气沉沉,欲以断魂之色。偶然会有三三两两的壮汉路边行走,也是半死不活的。
这些人或者是走累了的,席地而坐盘腿于树下乘凉。或是热的直接躺在阴凉下的干地上,丝毫不顾身上衣服被土地染黄。能像朱源晋和戴文录这样骑马的,可是惹路人颇为羡慕。
好在两人都有草帽,所以不足以惧热。挑选着树荫路,大概多半个时辰,走出土路转入官道。这时候的路面才稍微平坦起来,这也仅限于好那么一点点。
从京城到这个江省承宣布政使司,最难的就是遥远路途之行。这个颠簸,这个累啊。有时候啊,他也想过造车,可这技术问题,你可以想但是你做不出来啊,不过未来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江省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省布政司。
是明朝以及后来的江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13府、一州、77县。布政司衙门驻地南昌府。同时这里也是大名鼎鼎宁王的封地,不过现代的封地是没有实权的。
在燕王朱棣成功夺得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慢慢的收回了其他王爷的兵权。保留王位和俸禄,不保留兵权以及私人护卫。也就是说宁王只是个王爷,连个护卫队都没有。当然,即便如此也比他朱源晋的爹强一百倍。
何况这现在又有了新的变化,当代宁王朱宸濠用重金贿赂朝廷大员,文武百官和大红人锦衣卫钱宁,这才在前几年也就是正德二年,被皇帝同意可以拥有王府护卫队。
这也使得,宁王在这两年里暗地里大量的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私人军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次前来,朱源晋也是十分害怕这点。同时,富贵险中求,这次也是有很大机遇的,关键在于布局。
建昌府,下辖七个县,人口共计四十万。洪武二年(1369)置建昌守御千户所,驻地建昌府西郊,驻扎卫所府兵1680人。现任知府刘佐良,虽然明朝初期有明文规定,本地人不得在本地任职。
大明朝有这么个选官的规矩,说是“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只要想做官,就只能穿越半个中国。这个条例是非常严格的,从太祖朱元璋到成祖朱棣,都是如此。不过现在正德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去遵守这条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