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章浙江海宁(2 / 2)
拿到黄册,钟君义笑笑说:“王大人,你应该知道,黄册可是朝廷机密,你就这样轻易与人,难道不怕朝廷怪罪?”
王嘉鱼脸色一变,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钟公子,本官作为海宁的父母官,却不能带领海宁百姓走出困境,已经让本官无颜面对海宁父老,钟公子来宁海赈灾,本官若是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朝廷秘密,而至数十万百姓生死存亡于不顾,那本官还不被海宁的父老乡亲骂死。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就算将来朝廷怪罪,本官自然一力承担。”
“王大人爱民如子,君义敬佩,若是大明多的官员都如大人一般,大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钟公子谬赞了,大明要是靠清官有用,当年海青天也不至于最后罢官。大明缺的是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明有违天道,就算太祖再生,也难挽回如今困局。倒是钟公子,自家的布品质好,还价钱便宜,为何还要高价收购松江布?钟公子怕是要血亏。”
钟君义说:“如果光收购布匹,君义打算亏一千万两,加上帮助浙江织户转型生产东明布,君义在浙江打算投资三千万两,一共四千万两银子投入江浙,但我们在江浙势单力薄,需要一个基地,王大人能否行个方便,借海宁君义一用?”
王知县感动不已,说:“这可是海宁百姓之福,本官在此叩谢钟公子仁义。”说完就要下跪。
钟君义连忙扶起说道:“王大人不必如此,君义所在东明,地峡民贫,缺少熟练的纺织工人,大明数千万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只靠东明无法彻底保障温饱。”
王知县说:“钟公子大仁大义,我王嘉鱼为海宁百姓计,定唯钟公子马首是瞻。”然后转身对站在一旁的师爷说:“谢先生,去户房拿出新黄册。”
然后又对钟君义说:“钟公子,那是本官自上任以来,明查暗访,重新制定的黄册,本官本想再造鱼鳞册,却受到诸多阻拦。不然,本官一并奉上。”
大明的黄册的作用是登记户籍人口,而鱼鳞图册登记的是土地房产,山川河流的图册。官员投降最重要的就是献出黄册与鱼鳞图册。也就是说,王知县把黄册和鱼鳞图册给了钟君义,这就和投降没有区别。
钟君义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海宁,其意义就是钟君义逐渐得到传统士大夫的认可,这对以后的布局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就是士大夫以后投降的肯定会更多,有弊的就是中间肯定会有许多保守派。
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大明经历了十多年的内乱,大需要休养生息了,能够不用刀兵,自然是最好的。
随后几天,钟君义开始在海宁走访,发现海宁还算安定,虽然经历了重大的经济危机,但还是在王知县的全力赈灾下,没有像其他地方发生织户暴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