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卫所那些事(2 / 2)
作为一个经常带兵打仗的藩王,朱棣是懂得这些士兵的疾苦的,因此他允许这些人参与科举,有不少丘八子弟都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不过读书到底是一件费钱的事情,普通士兵怎么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呢?
答曰:努力砍人,身居高位,大不了还可以给自己的儿子弄个底层领导当当,如果自己给力,孩子不算特别争气,通过了武举,儿子就可以混个中高级军官当当。
马林就算是自己太争气,他爹很争气的典型,既是文人,也是军队的头头。
明军的战斗力开始有明显下降是从堡宗开始的。
堡宗上台后,那些军户大部分也有了自己的势力,这些人安居乐业,很快就发现一个事情。
军户的编制不够用了!没错,朝廷养不起了。
原先一千个编制,就只有一千个人,但随着发展,这些人的孩子按照道理也是要当兵的,但是朝廷养不起了。
于是堡宗也是逐渐放宽了对于这些军户的管制,让他们自己去找一些事情做。
明面上看起来,军户和朝廷是双赢,但是实际上最后都输的很彻底。
军户是可以去外面找事做了,但是朝廷也彻底放手不管了,日常训练就不要说了,能把军容整理好就算是奇迹了。
那些军队的头头为了生活,就只能开始喝兵血。
卫所的士兵想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出去赚钱,然后给自己的长官孝敬,确保自己能混得下去。
要想生活过得去,压榨军户不能少。
于是乎这些卫所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后面基本上就不能打了,顶多填坑挖洞。
然后堡宗的神操作,几乎把整个武官集团给葬送了,这些军户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那些武官看不到仕途的光明前途,就只能把心思放在压榨军户上面,于是乎卫所兵的战斗力是一日不如一日啊。
像什么让军户种田,勒索别人钱财,不然就让你家别的孩子也编入军户之类的由头,让这些军头赚了不少钱。
所以指望这样的部队乖乖的给你打仗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不造反就是好事了。
其实如果他们造反可能会发现,比起东边的少数民族,京师的禁卫军可能更好打一些。
越到后面,卫所就不行了,只能依靠南方的强军和北方的边军了,这些军队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私人属性,就比如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就有点私人军队的意思。
这些事情李克泰是相当清楚的,作为曾经军户的儿子,他对于这些事情相当的了解,好在自己是从大头兵的深坑里面摆脱出来了,不然的话自己也是被剥削的主。
望着眼前的场景,李克泰大概是明白,自己作为武官的生涯大概是要走到了,自己可不想像丁碧那样给别人当奴才,还是战死沙场好。
爷就在靖安堡和建奴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