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良好的秩序(2 / 2)
“对,我们的工厂已经完全使用大机器作业。”胡晋昌自豪地道:“不同于你们西方人的小作坊,单门独户的生产。”
“无路是质量还是价格,我们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胡晋昌有理由自豪,因为金雕精英铁骑的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工业化,是他在朱权的指导下,一手促成的。
金雕精英铁骑的纺纱厂现在已经全部采用由蒸汽机带动的走锭精纺机。
走锭精纺机也就是第一次工业时期的骡机,这种机器可以推动三百多个纱绽,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
产量提高了,女工们的薪水也跟着水涨船高,所以走锭精纺机大受纺纱女工的欢迎。
女工们的薪水养活一家人还有剩余,很多人家添置精英铁骑车辆厂生产的四轮轻便马车等代步工具。如果姐妹一起上大街,你骑着一头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纺纱厂的优质的棉纱打包后,被四轮运货马车,送到精英铁骑的机器纺织厂。
在织布车间,机器轰鸣,卡特赖特织布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飞快运转,将纺织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金雕精英铁骑的棉纺工业初步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先机的设备,再加上纺织工人的工作热情,金雕精英铁骑纺织品预计一年的产量将超过南京乡间土布的总和。
机器生产的纺织品,精细又结实,价格还远低于家庭手工粗布。所以大受布商们和市民们欢迎,机织布很快在武昌、金陵、苏州等地铺展开来。
因为现在总产量还不大,暂时没有对土布市场和生产土布的织户造成冲击。
但是朱权和他的团队明白,这是早晚的事。
朱权的目光并没有局限在大明本土,他建立自由贸易港,目的之一就是将机织布卖到欧族和美族,将他们由纺织业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死在摇篮里,成为九州产品的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如果西方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话,至少也比九州晚上一百年。
朱权支持雷克拉在美族和菲亚宾种植橡胶,目的也是将那里变成单一的种植园,进一步形成变态的种植园经济。
这些大规模使用奴隶的种植园,将为九州的经济发展提供烟草、蓝靛、棉花、黑蔗糖、橡胶,而消费来自东方的工业制成品。
此举肥了雷克拉家族和与之类似的少数家族,长远地损害了当地经济,唯一的最终受益者就是朱权领导下的帝国。
这是一个阳谋,大家都是你情我愿,没有什么可说,更没有什么要谴责的。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雷克拉签订了纺织品采购协议,并约定暂时由宁瑞和的大海船运输到马尼拉。
待明年沪城自由贸易港建成后,雷克拉家族不再做马尼拉的转口贸易。
随后,雷克拉提出请求,参观致远号蒸汽机轮船,等到朱权了的允许。
但是轮机房等核心部位却不在参观之内。
众人来道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