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皆大欢喜(2 / 2)
大壮道:“我曾经听大人说过什么蒸汽机,那蒸汽机可以驱动巨舰,行驶在大海上,也可以推磨抽水,代替骡马,何不造几台蒸汽机。”
朱权笑道:“我在路上已经和老胡说了,已经在这个方面做了考虑,不过这蒸汽机不是小物件,十天半月难以做出的。”
胡晋昌思索了一下道:“现在仓库有老式的短枪五十支,长枪一百支,大人先可以装备下去。此外老赵按照大人的配方生产出了底火,这枪用起来并不比新款的差多少。”
朱权道:“枪的问题就这么定了,咱们现在一起去炮兵试验场试一下钢炮,看看在连续射击作战中。
炮身和炮管是不是能承受高膛压和高温烧蚀,对钢管应具有的高强度、高韧性和耐烧性能检验一下。”
靠着朱权提供的银子开道,再加上他钱某人在锦衣卫多年积累的一些人脉,搭上厂卫上层,谋个边城的守备职位应该不成问题。
大明军官的地位不高,远远低于文职,又是去穷乡僻壤去剿匪,在兵部那些脑满肠肥的官老爷看来,自告奋勇去剿匪的钱富贵。
无疑就是大明朝的又一个二五眼,“放着锦衣卫百户不做,去当一个军头,作死也不带这么干的。”
如果想发财,军头们首选的手段就是喝兵血,克扣军饷。但是军饷,朝廷从没有足额发过,能发个三五成,那算是好的,层层截留下来,到官兵手里,最多也只有一成多了。
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在明末那是常有的事。
为了填饱肚子,官兵们便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下手,抢了粮食抢家畜,抢了金银抢女人,百姓一旦反抗。
便被诬为匪,于是各级衙门又派兵来剿,恶性循环不止,于是就有了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的说法。
所以,当陕城匪乱的告急文书和钱富贵的买官银子同时送到九千岁魏忠贤府上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批复:锦衣卫百户钱富贵,忠心为国,公而无私。
着升陕城宁羌州守备兼锦衣卫副千户,即日带兵平定匪乱,不必回京述职。
钱富贵升迁后,空出的位子,就自然而然地落到燕九头上,朱权对锦衣卫的掌控扩展到府城,可谓皆大欢喜。
但是,朱权资助钱富贵,主要是给即将远征河西的混成营官兵,取得一张合法的通关文书,一张兵部的调令,至于剿匪,要看有没有油水。
朱权还没有高尚到为他人做嫁衣,损兵折将的事情,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
到了陕城之后,混成营会与当地的义军互通曲折。如果有机会,笼络部分义军攻打亚克力部,为钱富贵弄些军功便是。
至于宁羌州的匪乱,平定亚克力部后,由肃州回师张掖山丹县,占领大马营草原后,再做考虑。
钱富贵接到兵部的加急文书后,第一时间来到朱权府上。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没有朱权,他永远实现不了加官进爵发财的梦想,也许就老死或者战死在百户的职位上,儿孙过着拮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