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玉米种子(2 / 2)
因为郭英也是练武之人,所以这种气喘吁吁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见朱权如此宝贝的将玉米放进了怀中,郭英不禁好奇起来,问道:“这些零食有什么奇特的吗?”
“你不懂这不是所谓的零食,是一种食物,只要能够种植,等日后不仅仅能够赚大钱,更是能够改变安城以北食物紧急的情况。”
要知道在大明的北方,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寒冷,番薯的亩产将会降低,而且北方也确实不适合番薯的种植。
但是玉米不一样,玉米不仅能够御寒,而且是专属于北方的农作物。
虽然作为粗粮,但是跟面团参合在一起也能够作为主食。
“郭兄,这次你可是帮了本少爷大忙,你放心等因为政治出来以后,你想要吃多少就能吃多少,而且我敢保证到时候玉米的做法跟你现在吃到的,完全不一样!”
朱权也顾不上这片宅院的工程进展,而是直接带着玉米种子回到了庄园让影密卫种下以后,便24小时派人轮流看守。
直到半个月后,宅院的屋子修缮的差不多了,虽然更大的屋子还在建造中,但是学前班已经可以先开始了。
只不过因为住宿的屋子还没建造好,所以那些孩子们暂时没办法住宿。
但是,百姓们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能够让孩子在外面吃一天,这就意味着家里能够少一张嘴,可以减轻家里不少负担。
又过三日后,朱元璋带着蓝玉以及汪广洋出现在武安县的的大街上。
汪广洋乃是大明的右相。
这一次朱元璋会带着汪广洋一同前来,就是希望让汪广洋好好看看朱权的才能,日后自己若是将朱权立为太子,也好让汪广洋能够全力支持朱权。
而汪广洋并不知道朱元璋此次带他前来武安县的真正意图。
汪广洋看着武安县的人文和经济状况,忍不住皱了皱眉。
陛下三番五次的跑到武安县来,他还以为这武安县跟京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能够吸引陛下。
但是这次前来,所见到的,让汪广洋特别失望。
若是非要说个所以然出来,那就只能说,这武安县的繁荣程度,连京城周围其他县城都不如。
真不知道陛下怎么总是喜欢往这边跑。
“广洋,今天也见识不少了,你如何看待武安县?”
“回禀陛下,臣觉得武安县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汪广洋开口说道。
朱元璋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道:“广洋,路上我都说了好几次了,把你这个习惯改了,现在我们是在外面,我是老朱,你跟蓝玉都是朱家的人,他现在叫老蓝,而你现在就是老汪汪,你可千万别再搞错了!”
“是,陛……家主。”汪广洋颤颤巍巍的回答道。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
就在此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孩子们读诵课文的声音。
“怪了,这些孩子们读书怎么读的如此整齐?”
“关键是这些孩子们所读的内容,我居然从未听说过,明明只是非常简单的三字言,而且似乎蕴含了许多道理……”
“陛……家主,能够创造这本书的人简直就是天才!”汪广洋满脸激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