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登鹳雀楼(1 / 2)
叶子寒也不愧是朝廷的三品官员,跟这群酒囊饭袋之辈不同。
相比于他们的哑口无声,叶子寒笑道:“朱公子,虽说诸子百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能够成为大儒的,那都是学识广阔,品行让人佩服的先生,才能成为大儒。”
“我们儒家有句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若是朱公子的学识不如我,理应喊我一句老师。”
此时的叶子寒不仅反驳了朱权,甚至还挖了个坑给朱权跳。
毕竟在他看来,朱权分明是一副富家公子哥的模样,一般的富家公子哥,都是外强中干的货色,以为自己读了几年书,就满腹经纶了。
实则肚子里都没几滴墨水,能够造一句诗都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虽然说朱权农家侠魁的身份让他感到意外,但是同时也让叶子寒看到了机会。
若是他能够踩着朱权,让朱权叫他一声老师,那他日后在儒家的地位,哪怕不如大儒,也差不多哪里去。
至少那些大儒见到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毕竟谁叫他有个当侠魁的学生呢。
“叶大人的意思是,觉得本少爷没有学识?”
“既然这样的话,本少爷就与叶大人比比诗,如何?”
听见朱权说的这番话,叶子寒心中暗喜。
自己猜想的果然没错,像他这种读了几本书的公子哥,总是有莫名其妙的自信。
只不过,叶子寒并不知道,朱权手中可是掌握着华夏整整两千年的学识。
“好,既然你要作诗,那本官就陪你作,本官也不占你便宜,这题目就由你来定!”叶子寒眼中满是笑意,甚至将定题目的权利交给朱权,毕竟跟朱权对诗的话,他根本不需要有多少认真。
“无妨,这题目由叶大人定即可。”朱权笑道,拱手将这个占便宜的机会,让给了叶子寒。
“既然如此,那我就以海澜书院的海作诗一首!”
“俯首武安县,东望澜似海。
屹立一峰上,只见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明皇台。”
叶子寒话音刚落,身旁的文人纷纷拍手叫好!
“叶大人真是学识深渊,才能做出如此妙诗。”
“妙啊!叶大人居然能将海与大秦联系在一起,更是赞颂我大明的风光。”
“叶大人不愧是叶大人,如此学识让我等钦佩不已!”
此时,李江俗更是得意道:“朱权,不是我说,在叶大人的学识面前,你还是趁早认输吧,以免输得太难看。”
“乔恩姑娘,我已经跟叶大人说好了,到时候我会帮你经营这海澜书院,有我在,肯定能够让海澜书院再次成为武安县的骄傲!”
此时,其他原本在海澜书院教书的先生,也是纷纷开口巴结道:“不错,我等如今虽然在林鹿书院,可是心一直在海澜书院,李老爷接手后,我等也会返回海澜书院,共同出这一份力。”
朱权看着这些文人一个个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险些笑出声来。
这群文人平日里应该是最看不起李江俗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