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三人(1 / 2)
大令有十六府,下辖八十一个县。
墨天在大令境内有七十六处教廷。
气氛变化被百姓们感知,最早从年初就开始,敏感些的人们发现,以前还经常为某些规矩发生矛盾的官府与教廷,竟变得越来越客气。
原先已成为惯例的教廷活动,时不时就缩小规模或者取消。
官府的将军老爷们,就算上青楼都瞪着双牛眼警惕着什么。
各处的打更人也纷纷放出八卦,每到夜里,飞天遁地的神仙是越来越多了。
到得三月初二这天,整个大令的教廷同时闭门,理由是回避琉璃海那场盛会,可都是你们一家人的事情,回避个啥子哟。
官府那边更早早开始拉壮丁搞训练,于二月兵发北疆,说是要抵御红毛番子的侵袭,可是连最没学问的人都从说书里知道,红毛番子几十年前被一战灭国,偶尔越界抢抢粮草是有的,要说到“抵御”,那可就十分搞笑了。
但官府和墨天都是老爷,他们的事看个乐也就足够,跟老百姓能有什么关系。
就在一片既紧张又祥和的气氛中,一个小小的意外引爆了整个大令的混乱。
三月初八,洛水府牛葛县的滕二癞子依旧睡到下午才醒,然后晃荡晃荡去找县衙当差的妹夫借些铜钱买跌打药。
可能是借钱心急,他还去早了,便蹲在县衙门外的街边抓虱子。
虱子抓完了还没等到人出来,滕二赖子那天也不知道抽什么风,居然想做点好事,瞧见不远处有只破扫帚,就拖过来在衙门口清扫。
门口站岗的两位衙役识得这位大舅子,就由得他去,还你一嘴我一嘴的夸赞起来,滕二赖子这辈子哪听过这些话,还是来自于官老爷的,所以人也飘了,到最后一把破扫帚竟舞得像大刀一样。
然后,扫帚头猛的飞出,正巧砸在一个路人的脑袋上。
滕二赖子赖归赖,人却不坏,刚想要道歉,可嘴巴还没张开,就见眼前一花,然后掉了一嘴牙齿,整个脑袋也猪头似的,再也开不了口。
衙役见自己人的大舅子被打了,这还了得,这便上来拿人,未料那人手底有些妖法,又把二人打翻在地。
那人冷笑几声便要离去,被闻声赶出的葛捕头拦下,俩人虽然都不是修行者,但都练过几年真功夫,因此打得有来有回,葛捕头肋骨都断了几根才把那人制住。
那人冷笑自己是墨天神官,官府敢拿他如何。
葛捕头闻言也是一愣,最近一段时间,上头始终要求他们要克制,尽量莫要与灰袍子起冲突,眼下他气也出了,而且按了解来说大概也是自己的大舅子先惹的麻烦,这便要放人。
没想到手刚刚松开,那人就一唾沫吐在滕二癞子脸上,同时右手探进怀里,葛捕头又惊又怒,连日来的紧张压抑瞬时爆发,一个手刀斩在那人的脖子上。
后来去摸尸体的怀里,那只手抓的是一条帕子。
混乱就此开始,蔓延至整个大令。
对峙。
误判。
走火。
厮杀。
报复。
添油。
站队。
分裂。
最终蔓延至各个城镇与村庄,官府和墨天都是真心实意的不想伤及无辜,但很多时候,已经由不得任何人了。
又是一个气氛肃杀的朝会,又有几位官员丢了管帽或脑袋之后,李无碍和几位重臣被召入御书房。
令仲喝了几大口茶,狠狠坐回龙椅上,这几日的战报,让他很不满意,掉几颗脑袋是不够的,他需要有人给他一个说法。
最终还是李无碍站了出来:
“臣深知陛下心焦,但就像过去几年陛下常常对臣所说,数百年未有之变局,岂会一夕成功,如今战报确实是对我不利,战局却未必。”
令仲暗暗深呼吸几口,蹙眉道:
“且听太师说来。”
李无碍缓步走到书房中央,扫了几位重臣一眼,最后回到令仲脸上:
“从战报上看,最多可以说是并未取得我们想要的进展,但完全不能说是我们的失利,因为战报会骗人,屁股不会。”
听得此言,原本耷拉着脑袋的几位重臣齐齐抬头。
“我说的屁股,指的是那些世家的屁股,他们嘴上可以说一万种谎话,屁股却不会。
开战之前,只有白家和姜家明确效忠陛下,开战至今,虽然我们死伤更多,丢地更多,但白姜两家始终没有反水,反而是更坚定投入了人力和财力,而且就在昨日,孙家和陈家亦暗中派人传来口信,语句上自然是劝和,内里却是表达投靠的意愿。
我们看到的战报,那些经营了几百年的老王八自然也能看到,如果战局对我们而言真的是不利,他们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表态?
陛下,这就是臣的看法。”
李无碍回座喝茶,几位重臣脸上也多少恢复了些血色,纷纷一副“有搞头”的表情。
令仲看向太师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赏之色,不是赞赏他的分析,而是赞赏他的配合。
今天在御书房的对话,是一定会传出去的。
那些还在犹豫的人,该买定离手了。
否则。
令仲轻敲桌面,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