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劝说(1 / 2)
当晚,陈开便悄悄去了李府,直截了当的的向李世民说明了来意。
李世民沉默半晌,才道:
“陈兄弟要建马场,我李家上下自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只是这马场选址嘛……”
说到此处,停住不说,脸上呈现出一副为难之极的表情,摆明了对“介休”这个地点不甚满意。
陈开撇撇嘴,虽事先料到这个结果,但心中难免还是有些失望。
心中所想,脸上自然而然的显现了出来。
李世民鉴貌辨色,赶忙道:
“陈兄弟,此事尚有回旋余地,咱们再慢慢商量。
介休之地,盗匪横行,又在西河郡境内,倘若马场遭遇麻烦,李家鞭长莫及,恐难以相助,还望陈兄弟三思。”
这番言语十分恭敬客气,生怕一句话说不好,惹恼了陈开。
其实他身为大隋唐国公、太原副留守的公子,身份何等尊贵。
他又在河东之地,仗义疏财,广交豪杰,在太原一带颇有声望。
但他对却陈开这样一个小小少年刻意讨好,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其实,原因并不难猜。
李世民是爱马之人,颇有相马之能。
前几日陈开从清水陈园送来上百匹骏马,他曾一一检视过,虽然它们比不上陈开送给自己的“白蹄乌”,但每匹却都是千里挑一的宝马。
李家不缺钱财,也购得几匹良马,但与陈开相赠相比,不论从数量亦或品相相较,都远远不及。
李世民年纪不大,却已跟随父亲,久经战阵,于战马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如今突然间得到这么多梦寐以求的好马,如何不令他欣喜若狂?
而相赠这许多良马的陈开,竟然还要在太原附近建立一座大马场。
倘若此事能成,那么不久的将来,李家有陈开马场源源不绝的供应战马,别说中原更无敌手,还能与不可一世的突厥骑兵一较高下!
李世民每每想到此处,都不禁热血如沸。
其实李家完全可以自己建一座马场。
只是一来朝廷有规定,不准民间大规模养马。但近年来天下大乱,法令早已形同虚设。
可父亲李渊毕竟是朝廷重臣,李家非普通人家,而大业皇帝又对李家多有猜忌,李世民虽早有大规模养马的心思,但始终不敢有所动作。
二来,即使不顾一切的大规模养马,但无精通此道之才,恐怕得不偿失,不仅养不出好马,还会授人以柄。
就在这种困境下,从清水过来的陈开,主动要求为李家效力,为李家提供战马。
初时李世民并不相信这个从乡下出来的毛头小子,倒也并不如何放在心上。
待得与陈开相处,不禁为陈开的相马之能、养马之才折服,由他来为李家养马,那是再好不过。
同时陈开年纪虽轻,却颇有见识、满腹谋略,这是意外之喜了。
如此一来,听说陈开要建马场,李世民如何不郑重对待?
陈开见李世民对自己颇为礼遇,言语之间更十分客气,倒也并没感到受宠若惊,因为李世民对自己向来如此。
他见李世民并没将话说死,知道此事尚有转圜余地,只是需要一个让他信服的理由。
陈开早已准备充足,当下也不直接阐述,只是反问道:“敢问二公子,对这马场选址,有何高见?”
李世民以为陈开被自己说动,欣然道:
“高见谈不上,最好选在晋阳附近,有李家在,谅那些宵小之辈,也不敢打陈家马场的主意!”
陈开对李世民的回答很满意,不错,新建的马场是陈家马场,我陈开才是马场的主人,我必须对马场有绝对的控制权。
我可以帮助李家,可以为李家提供战马,但李家绝不可以抢,更不要妄图控制!
想到此处,微笑道:
“李家仁义之名播于天下,在下这才不远万里,前来投奔,有李家庇护,陈开自是感激不尽。只是恕在下直言,晋阳并非养马的佳地。”
李世民一怔,问道:“此话怎讲?”
陈开道:“家父世代养马,在下跟随父亲学习,于养马之道稍有见解,但谈不上精通……”
李世民听到这里,心中一乐:
这小子说话倒十分谦逊,如果你陈开都不懂养马,恐怕世间再无精通养马之道的人了。
耳听得陈开续道:
“来到晋阳之后,我曾亲自到附近勘查,晋阳虽人杰地灵,却不适宜养马。
而介休之地,山清水秀,在此地养马当能事半功倍。”
李世民将信将疑,沉吟道:“介休离晋阳实在太远,两地运送起来颇为麻烦,万一中途……”
话到这里,临时改口道,“其实骏马倒并不怎么重要,即便中途被歹人拦下,咱们再设法抢回来便是。
我只是担心,有人觊觎马场,意欲对陈兄弟及陈家马场不利,届时介休与晋阳相距颇远,李家恐不能及时相助。”
其实他还有更深的担忧。
他担心陈开万一背叛李家,马场落入他人之手,将会对李家产生巨大的威胁,这才是他一直坚持将马场建在晋阳附近的根本原因。
他就是要将马场置于李家的势力范围之内,以保证李家对马场的控制。
陈开见李世民说的好听,却不尽信,心中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