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求援(2 / 2)
如此一来,咱们多日心血毁于一旦,还请唐公三思!”
说着,屈膝跪倒,连连磕头。
马赛兰跟着跪倒,说道:
“唐公明鉴,爹的意思,此刻两军激战正酣,胜负难知。
倘若弃阵而走,先露了怯,则敌军士气高昂,必定全军来追,届时即便突围出去,也难逃厄运。
还请唐公三思!”
李渊毕竟久经战阵,定了定神,便知马赛兰父女所言不错,道:
“本帅自会与全军将士共进退,我军必胜!”
他知陈开也是为自己着想,皆是好意,当面夸奖了他两句。
接着众人商量取胜退敌之策,眼下唯有固守以待援兵,方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只是当初为了迷惑敌军,李渊故意让后续部队晚些时候从太原出发,眼下唯有派人前去求援,让他们加速行军。
但众人心里清楚,远水救不了近火,等他们来救,一切就太晚了。
陈开知道李渊就任太原留守之时,身边便只有李世民一个儿子在身边。
此战至关重要,却一直未见李世民的身影,问道:“二公子此战没来吗?”
李渊、马正平对视一眼。
马正平道:“唐公派二公子亲率精锐,突袭甄翟儿部后方,也不知此刻得手了没有。
甄翟儿后院失火,兴许能减轻咱们这边的压力。”
李渊当初运筹帷幄,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便想扩大战果,命李世民率军断其后路,活捉甄翟儿,彻底解除甄翟儿部匪患对太原的威胁。
本来这是军中绝密,此刻军情紧急,陈开等人又都是信得过之人,便也不再隐瞒。
陈开听说李世民手中还有一支生力军,脱口而出道:
“那好啊,咱们即刻向二公子求援,让二公子率军来救,里外夹击,咱们定可大获全胜!”
预料之中,众人欢喜的场面并未出现。
其实李渊、马正平早就想过让李世民率军回援。
只是一来李世民军如今在何地,并不可知,即便能够通知到,未必便能比太原援军来的快。
二来倘若李世民军能够按照计划,突袭敌军背后,势必能够减小自己这边的压力,兴许不用援军,这边便可击退敌军。
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心思,二人这才没有尝试向李世民求援。
陈开此刻正在咒骂:
该死的超级大脑,为何偏偏丢失了此战的具体细节,害的自己如此胆战心惊。
他听了李渊、马正平的解释,还是觉得向李世民求援比较靠谱。结合了自己所知的战场态势,进一步向李渊进言。
“敌军虽然人多,却已遭重创,我军虽然英勇善战,但也已折损不少。
如今交战双方,都已拼尽了全力,都在苦苦支撑,现在双方谁只要得到哪怕一点点助力,便可取胜。
我在想,咱们只要通知到二公子,哪怕二公子单枪匹马前来,我军见状军心大振,必可一战而胜!”
李渊、马正平二人相互一合计,觉得陈开所说倒有几分道理,可以一试,总比空等援军要好。
陈开见二人同意,当即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前去求援。
马赛兰、郑虎子一齐相劝,都说此行甚是凶险,还是留在营中比较妥当。
殊不知这是陈开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来眼下形势不明,倘若李渊当真战败,营中并不安全,趁此机会出去,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二来他此行的目的,便是为了结交李渊父子。
此刻李渊身处险境,倘若自己这次亲去求援,解了此番被围困境,这便是对李渊有恩,这可比送几匹宝马的作用大得多。
李渊决定让陈开一试,并问他需要多少人马。
陈开点了马赛兰、郑虎子、马正平三人,还扬言:人多反而容易误事。
既然此战胜负难料,他自然不会舍弃自己兄弟,郑虎子必须带着。马赛兰武艺高超,有了她容易突围。
至于带上马正平,那完全是看在马赛兰的面子上。并给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担心李世民不信,需要马正平出言作证。
李渊似乎看穿了他想要开溜的小心思,道:
“正平和这位小兄弟留下,你和赛兰前去,有赛兰在,世民自会相信的。”
陈开道:“赛兰故娘久在长安,二公子未必便信得过,我看还是让马先生和虎子兄弟跟我一块去吧。”
李渊笑了笑,抽出腰间佩剑,递到陈开手中,道:
“你将此剑交给世民,他自会相信!”
说罢,不再理睬陈开,整了整军容,径自走出了帅帐。命人召集还未参战的所有士卒。
李渊从副将腰间,抽出长剑,举剑指天,大声道:
“本帅与全军将士共进退,咱们一齐上阵杀敌!
敌人此刻已是强弩之末,咱们援军转眼即到,敌军必败,我军必胜!”
副将高喊:“我军必胜!”
“我军必胜!”
“我军必胜!”
……
陈开见此情景,也不好再说什么,心中暗骂:
李渊这老头阴得很,害怕我和马赛兰一去不返,故意将郑虎子和马正平扣下。
心中骂骂咧咧了几句,与马赛兰各牵一匹马,向西南方向突围。
李渊见陈开二人远去,并不放心,又悄悄派了四个小队,让他们从不同方向突围,火速向后方的步兵大队和李世民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