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轘辕关(2 / 2)
“诶,那个黄毛,说的就是你!你哪来的,西域人吗?”
这年代路途遥远,出行艰难,东西方交流并不顺畅,所以这种带有明显白种人印记的番人并不多见。
段柱倒也没有太过恐慌。
他长得如此颇有特色,被晁盖注意到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段柱只是据实回答:“回都尉,俺不是西域人,而是幽州涿郡人。俺从小就在涿郡长大,自然是土生土长的大汉人。”
他这一开口,反差如此之大的满口土话,顿时让晁盖不由一愣,随即又有些忍俊不禁。
这哥们看起来挺为大汉人的身份而自豪,不由让晁盖有些感慨。
如今的大汉虽然满目疮痍,但毕竟还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在,皆为汉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如此强汉,让多少人为之前赴后继,热泪盈眶;也让多少人以身为大汉人而自豪!
可惜三国纷争,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直接将这片神州热土打入了深渊。
直到几百年后,才能在隋唐开始慢慢恢复些许元气。
晁盖叹了口气,向段柱招了招手,让他走到了自己身边。
这哥们虽然是副番人模样,但却有颗中国心,明显是个白皮黄心的“鸡蛋人”。这让晁盖感觉很是满意。
“你既然是涿郡人,怎么长成这个模样?”
段柱偷看了晁盖一眼,发觉对方确实没有什么鄙夷的意思。
这让他很是不解,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因为长相的缘故,段柱从小就受尽了歧视,甚至不少人把他当成鬼怪一般看待。
他唯一能够证明自己还是个正常人的地方,也就是自己堂堂正正的大汉人身份。
所以他是真心为此而自豪。
本来段柱还想慢慢展现什么本事,以此来吸引晁盖注意,没想到因为一句话就直接到了晁盖身边。
段柱平复了下心情,老老实实回答道:“小人父母是来中原经商的西域人。不过小人的确是在涿郡出生的,所以当然是土生土长的涿郡人!”
晁盖点了点头,没再纠结这个问题。
听到涿郡这两个字,晁盖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个千古闻名的大佬,于是笑问道:“你们涿郡是不是有个人叫刘备刘玄德。”
“晁都尉也听说过刘君?”段柱有些意外。
“是啊,他这人很出名吗?”
“刘君是我乡邻大侠,名闻涿郡,小人焉能不知!”
段柱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这里“大侠”与后世不太一样,其实就是豪侠的意思,说穿了就是游侠头子,大概相当于后世古惑仔的扛把子。
看得出来,刘备年轻时在江湖上还是很能混得开的。
“刘君宽仁和善,自小就有大志!俺们那各路豪侠,都以争相交接刘君为荣。
“中山国的大豪商张世平和苏双,就曾经登门拜访刘君,并且资助刘君钱财人马……”
说到自己家乡名人,段柱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甚至都差点忘了探查的事。
“刘君原来如此有名!对了,你们那是不是还有个叫张飞张益德的?听说他家是杀猪的,好像很有钱!”
“啊,晁都尉还知道张君?张君天生神力,而且以侠义闻名。
“不过俺们那多吃牛羊,很少吃猪肉。张君屠宰传家,不过多是牛羊,而且他家也开了不少茶馆酒楼,确实挺有钱的!”
“那张飞长得什么模样,有晁某这么帅吗?”
对于张飞的长相,晁盖还真是有些好奇。
《三国演义》把张飞描绘成“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活脱脱就是个李逵式的沙场莽夫。
本来这种形象随着三国演义而深入人心,结果后来有人翻案,说张飞实际上是个多才多艺的白面书生。
这一下子反转,整个颠覆了张飞的形象。
然后过了些年,又有人重新翻案!
据说考证张飞并无一副真品传世,正史中也从没记载说他多才多艺。
至于所谓张飞的作品,其实全部都是明朝人的伪作。
然后再往上慢慢探查,最后发现,其实把张飞儒雅化,完全就是明朝人的功劳。
没办法,在以文御武,“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宋明时代,那些书生实在无法理解文武双全这种概念。
莽夫能用计,那他们这些书生还有什么作用?
所以不光张飞被伪娘化,其他所谓儒将更是被彻底改变了形象。
大名鼎鼎的周瑜、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原本都是战功赫赫的带兵将领,但经过多年演化,最后都被代入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