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骑都尉(1 / 2)
“恭喜晁都尉!”
孙坚脸上笑得有些僵硬,然后转身径直就走。
晁盖从朝廷使者手中接过“骑都尉”的青绶朝服时,同样很是莫名其妙。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这三大都尉作为皇帝亲随。
其中奉车都尉管车;驸马都尉管马;骑都尉管兵,掌监羽林骑。
如果类比后世,差不多近似司机、秘书和保镖。
三者皆武冠绛朝服,银章青绶,秩比二千石,属光禄勋管辖。
所以原本骑都尉是皇帝亲信,而且还是个领兵的实职武官。
不过到了如今王朝末年,皇权被压制,骑都尉逐渐退化成了个荣誉性虚职,大多只是作为贵族、功勋子弟过渡或者养老所用。
历史上很多大佬都曾在这个职位上有过过渡。
黄巾叛乱时,曹操就挂着“骑都尉”去战场上镀了层金。
而当吕布杀掉丁原之后,董卓给吕布的官职,也正是原来丁原的“骑都尉”。
这相当于正式宣布,吕布取代丁原成为了并州军的首脑。
如今晁盖抢夺了吕布的赤兔马,没想到董卓居然又来了这么一手,把吕布的“骑都尉”转给了晁盖。
这一方面是董卓给吕布一个无声的警告,另外也是给晁盖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如果接下这个“骑都尉”的官职,那么晁盖就是一步登天,从一个秩比百石的小队率,直接晋升为秩比两千石的大佬。
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一个虚职,不过这“骑都尉”终究是国家正式认证的高级公务员,不是哪个军阀自己任命的临时工。
朱治能在孙坚手下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曹操去跟袁绍混,从没被当成是幕僚;就连刘备跟着各路诸侯转了一大圈,但也只是被公认为客军,并没有直接效忠的义务。
之所以如此,无非就是因为他们有国家编制,可以在人格上相对独立,甚至可以发展自己的势力。
有了“骑都尉”这个职位以后,孙坚就算想收下晁盖,也不可能再拿个无名无份的先锋来忽悠。
从此以后,晁盖不可能再成为孙坚的私军,也没有为他尽二元君主制下君臣之属的义务。
就算再在孙坚麾下效力,他与孙坚之间,顶多算个上下级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已。
这就是董卓此招最为阴险的地方。
他不仅在晁盖和孙坚之间插上了一个楔子,让晁盖在孙坚军中处境尴尬,甚至把晁盖回归桥瑁那边的路,实际上也给斩断了。
虽然危害很明显,会被孙坚和桥瑁所忌惮,但晁盖沉思良久,最终决定还是接下这个官职。
他辛辛苦苦努力这么久,到处卖命搏名声,无非就是想要切割身上黄巾遗贼的印记,弄个公务员的正式编制。
如今机会来了,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就算混不下去了,出去找个地方占山为王,也可以忽悠是奉旨打劫。
就像黑山军的张燕一样。
他在太行山中做土皇帝,最后还要死皮赖脸,非得找汉灵帝弄个“平难中郎将”的编制,实际上就是统治的名分问题。
那么多人造反,最后就张燕一人混得风生水起,还能得以封侯善终。
这就是眼光的差距。
说到底,终究还是国家公务员的编制管用。
所以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无论哪个时代,考编都是阶层跃迁的最佳途径。
不过此时晁盖还是有些疑惑。
就算是个带毒的诱饵,孙坚麾下那么多人,董卓怎么就偏偏找上了自己?
难不成就自己看起来最像个二五仔?
其实晁盖还真是猜对了。
这本来就是李傕看穿他的野心后,回去给董卓出的馊主意。
没有那番心有灵犀的酣畅大笑,就算他杀了华雄,抢了吕布的战马,也不会有人来特意关注他这么一个小小的队率。
无论如何,晁盖最终接受了董卓的这份厚礼,从此成为了晁都尉。
“晁都尉,主公正在举行军议,还请阁下尽快过去参加。”
来人是黄盖,也是孙坚手下一员悍将。
他本来是零陵郡人,从长沙开始追随孙坚剿匪,从此不离不弃,任劳任怨。
黄盖为人严肃,不苟言笑。
从他的称呼当中,看起来貌似与以往没有太大区别,但语气中已经明显有了一些疏离。
“喏!晁某随后就到!”
晁盖站起身恭恭敬敬回了一礼。
自从接受骑都尉的官职之后,晁盖已经尽量低调,没有再去刺激孙坚部下。
不过迄今为止,他工资没有领到半毛钱,士卒也没增加,窝囊气倒是收了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