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狮子搏兔(1 / 2)
曹操的确没有想到,晁盖居然会有这么多思索和问题。
这并不是说晁盖的想法有多了不起,而是思考的角度问题。
晁盖这些想法,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队率的需求,而是从战局整体去全盘考虑。
而这样的人,能文能武,居然在桥瑁那里仅仅只是一个负责护卫的队率,实在是暴殄天物,匪夷所思。
“元让……”
曹操轻声吩咐夏侯惇道,“下去之后你与这几人接触一下,看看他们在桥瑁军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夏侯惇勇猛善战,但又为人朴实宽厚,远没有曹仁那么锋芒毕露,在军营中人缘非常不错。
因此他做这种事倒正是个合适人选。
夏侯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等到军议结束之后,大军第二天一大早正式启程。
从酸枣到成睾并不算远,而且道路平坦,非常适合赶路,所以曹操并没有另外征调民夫。
曹操从鲍信的军队中汰选出了五千老弱作为辅兵,分管后勤,专门运送粮草和一些重型装备。
从这里就能看出,鲍信对曹操的信任程度,可以说确实是掏心掏肺。
桥瑁军因为人数不多,所以被曹操留在了中军。
开始还算顺利,可等大军搭建浮桥,过了那条并不算深的阴沟水后,徐荣军的斥候明显增多。
这些斥候不仅仅只是打探消息,而且仗着马术娴熟,时不时就对曹军进行一次小规模突袭,让曹军极其难受。
行军和打仗是两码事,不然也不会在冷兵器时代,兵力相差不多时,有那么多战例因为行军过程中被突袭而一败涂地。
所谓“行宜疏,战宜密”。
行军的时候为了避免互相碰撞,通常分成几路纵队,相互之间的间隙较大。
不仅如此,弓弦弩弦也会放开,以免伤了弓弩。同时士卒们为了节省体力,更是会把盾牌甲胄放在战车上随行。
可这样的阵型和战备,也就导致了极易被突袭。
迫不得已,曹操只得把充当斥候的骑兵集结起来,放在周围去驱赶对方斥候。
至于前方情报,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暂时顾不上了。
战争时期,情报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曹操这样做虽然暂时缓解了行军的麻烦,但却使整个战场对己方形成了迷雾。
对徐荣来说,却是单方面透明。
这种情况自然是极其危险的。
到了此时,晁盖已经感觉到了些许不安。
夏侯惇军职为曹操中军的佐军司马,负责协助曹操管理中军。
不过此时嫡系人马不多,曹操自己就能轻松控制,所以干脆把他派来桥瑁军中作为联络员。
眼看晁盖有些不安,夏侯惇劝慰道:
“晁队率无需担忧,来来回回就这么点路,我军早就侦查过无数次。此地沿途都是平原,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设下埋伏。
“孟德这样做,也是不希望士卒惶恐,消耗太多体力。毕竟我军大多都是新卒,如果一直被敌军骚扰,很难说不会崩溃。
“孟德也是不得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晁盖点了点头。
夏侯惇说的话他能理解,也清楚曹操如此做的苦衷,可他对徐荣这样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警惕。
晁盖心中确定,以徐荣的能耐,绝对不会就这么安安静静等待曹操前去攻城。
可如今却完全无法了解徐荣动向,这才是晁盖不安的根源。
虽然如此,但夏侯惇的好意晁盖还是非常领情的,于是晁盖点头微笑道:
“夏侯司马无需客气,称我天旺即可。我只是有些感概,这样弓马娴熟的骑兵,我关东联军何时才能训练出来?
“否则,战术上始终被人压制,心中甚是不甘啊!”
夏侯惇同样非常客气。
“天旺也直接叫我元让吧,这样听来也亲切一些。至于骑兵的事情,某倒是听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
“据说袁车骑正在想法收服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想来不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到时我军骑兵匮乏的问题,应该就会大大缓解。”
夏侯惇口中的于夫罗匈奴残部比较有意思。他们这支王族,其实属于铁杆的亲汉派系。
于夫罗老爹羌渠单于,当初是护匈奴中郎将张修私自杀了上一任呼征单于,然后直接任命的傀儡。
东汉强盛时,把南匈奴当孙子揉捏,干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才能称强汉!
后来于夫罗奉汉庭之令统兵前往幽、冀协助平叛张纯、张举之乱。
结果当他统兵在外时,反大汉派系趁势起兵造反夺权,把他爹羌渠单于给杀了。
于夫罗无家可归,也就只能自立为单于,一直在汉地流浪。
这样一支亦兵亦匪的雇佣军,如果能够收服,确实可以很好地弥补关东联军的骑兵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