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工农并举(2 / 2)
刘备说道:“钢铁厂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冶炼,只有一半不到的工作岗位,尚且需要技术工人,其余都是体力劳动。并且,其中大部分技术,都可以在三个月内学会。一旦数量众多的农民,能够在工厂里学会冶金技术,那么以后无论是扩建新工厂,还是要临时提高产能的时候,他们都可以顶替上来。”
……
“你们两个,杞人忧天!先生肯定是深思熟虑过了,才这么部署!”
诸葛亮听到刘备这么说,不禁开口询问:“如何可行?”
诸葛亮率先反对。
“其次,是你提到的效率问题。”
“一有机会就反驳先生,你们真是太无礼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先生刚才也说了,无法实现工农结合,就必然导致分裂、对立和失败!即便有代价,也必须去做!”
“一旦最需要团结的工农之间,产生了阶级壁垒,甚至形成了对立!那我们就彻底失败了!”
“首先,是你提到的技术问题。”
刘备看着诸葛亮,徐徐说道:“工厂和社队都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也就是每人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其余时间都用来休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换言之,我们本来就没有开足马力生产。即便真得出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弥补回来。只是,先生未必会同意这么做。”
“工厂获取财富的速度,本来就比社队要快。假如这个不良风气弥漫开来,必将形成工厂和社队的阶级壁垒!”
“都是劳动,我们绝不能厚此薄彼!”
“工厂、公社,实行轮换制度!要让工人学会搞农业,也要让农民学会搞工业。”
说到最后,刘备看向时镇,果然发现时镇皱起眉毛。
“要让他们身体力行的发现,他们归根结底,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因为不同的工作,而出现身份地位的差别!”
“先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姜维最急切,连忙开口询问。
不过,刘备很快又提及一事。
“先生,您太理想了!”
“工人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社队的复杂情况,也不是工人一过去,就能了解的。”
这个制度听起来美好,真正实行起来,肯定有相当多的阻碍和困难。
“等真分裂了,再想补救就晚了!”
时镇神色凝重的看着众人,沉声道。
“刚才王平也说了,我们必须坚持工农结合。但这个结合,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听到时镇这么说,在场众人忍不住想起了以后社队跟工厂之间,互相对立,乃至于敌对的场景。
“哦?”
听到这些话,在场众人都是吃了一惊。
这就是深入基层调查之后,才能拥有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