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化肥(2 / 2)
“先生说的,莫不就是鸟粪?”
“对。”
时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人畜粪可以制肥,鸟粪当然也可以。尤其是这些江心岛上的鸟粪,积年累月、又厚又多,实在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物。咱们圣境山不说别的,只需要利用附近一座江心岛上的磷肥,就已经足够我们圣境山数万亩田地十年所用!”
“这些天然磷肥,可以像骨粉一样直接使用,也可以跟其他肥料掺在一起,堆讴后使用。使用方法简单,适用范围极广。我们圣境山这几年之所以粮食增产,主要归功就是此物。”时镇笑道。
听了时镇所言,张嶷、刘备都恍然大悟。
其他人也是连连点头,怪不得田间地头的堆肥里面,都有江心岛拉来的白色鸟粪,原来它才是肥力的主要来源。
不过,诸葛亮却发问了。
“江心岛的鸟粪,我也听说过。但据说,这些岛屿因为鸟粪太多,味道太臭,本地人又称之为臭岛。并且,臭岛上一般都有瘴气,偶尔有上岛采肥的农民,回家后也或死或伤。久而久之,就没人敢去了。”
说到这里,诸葛亮看向时镇。
“先生就不怕这些瘴气吗?”
“瘴气?”
时镇听了,却摆了摆手。
“以讹传讹罢了。登岛的村民并非死于瘴气,而是死于疟疾。岛上蚊虫众多,滋生了大量细菌。登岛的人被蚊虫叮咬之后,便会引发疟疾,确有生命危险。但,疟疾并非无药可医,可用青蒿治疗。再者,只需要采取办法消灭这些蚊虫,岛屿就是安全的。”
听到这话,诸葛亮大受震动,忍不住对时镇拱手行礼。
“先生这一番话,造福地方、活人无数!亮替荆州、扬州百姓,向先生致谢!”
“我这些方法,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必谢我。”
时镇摆了摆手,显然没有任何要居功的意思。
倒是刘备,眉头微皱,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但他看了看时镇,又看了看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说话。
只是,时镇早已经看到刘备欲言又止的模样了,当即开口。
“玄德,有什么疑惑,尽管说来。今日上课,无可不谈。”
“是,先生!”
刘备闻言,神色不禁有些激动,连忙拱手行礼,开口道:“先生用鸟粪做肥料的方法,虽然极妙。但鸟粪终有用尽的时候,而且咱们国家地域广阔,其他区域并没有长江两岸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磷肥也无法推广到其他地方啊。先生对此,可有什么方法?”
“有。”
时镇言简意赅:“草木灰也可以做钾肥,制作方法跟上面那些大同小异,这个是最简单的了,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另外,在我们科技进步到能够生产现代化肥之前,必须要办到两个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
“哪两件事情?”
刘备、诸葛亮、张嶷在内的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向时镇。
“第一,通过杂交技术,尽快培育出高产苗种。第二,尽快收集、推广那些不依靠土地肥力,依然可以高产的农作物,比如红薯、土豆、玉米。其中,红薯亩产四千斤到六千斤;土豆亩产四千斤,玉米亩产一千斤,这些都可以用来当主粮。”
听到时镇这番话,刘备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他们眼里,亩产四五百斤的水稻,已经是难以想象的高产。
可在时镇口中,居然还有十倍于水稻的农作物!并且还能当主粮!
这太可怕了!
“先生,敢问这些玉米、土豆、红薯都在那里?”张嶷涨红了脸,站起来迫不及待的询问。
“红薯、玉米、土豆都在南美洲。因此,当我们航海技术提高之后,首要目标地就是这里。”时镇说道。
“南美洲!?它在哪里?如何抵达!”
忽然,门外传来了一个急切的询问声。
时镇朝着教室外看去,发现有一名丰神俊朗、模样极美的男子,正立在门外。
之前时镇也没发现他,不知道他躲在门外听了多久。
但这没关系,时镇不在意这个,而是神色温和的看着他,开口道:“距离非常遥远!直线距离就有一万八千八百公里,远在大洋彼岸,正好是我们地球的另一半。”
“地球?哼。”
此人听了,先是一愣,旋即冷哼。
“我看过书院的一些书,书里说,我们这个世界都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上。对于这个歪理邪说,我绝不认同。”
“周瑜,你太放肆了!”
刘备立刻站起身,对周瑜痛斥:“先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你怎敢污蔑成‘歪理邪说’!”
“无妨。”
对于刘备的袒护,时镇却摆了摆手。
“不相信地球是圆的,这很正常。等到航海技术发展起来,天文学真正兴起的时候,一切不辩自明。”
言毕,时镇看向了周瑜,依旧是一脸笑容。
“阁下便是江东美周郎?久闻大名,今日幸会。”
“不敢。”
周瑜虽然质疑时镇的‘日心地球论’,但他对时镇确实极其佩服的。
不说别的,单单是工程学院的那些书籍,以及钢铁厂的恐怖生产能力,就已经让他对时镇崇敬至极了。
只是,南美洲的高产粮食,尤其是那亩产四千斤、甚至是六千斤的红薯,实在让他无法忽视。
因此,他继续开口询问:“先生刚才也说了,航海技术发展之后,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南美洲寻找这些高产农作物。敢问先生,我们需要建造什么样的船,发展处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抵达南美洲?”
“需要建造出宝船,数量也不需要多,十艘以上就行。再辅以指南针、天文学来矫正方向,便可安全抵达。”时镇说道。
“宝船?建造此物,倒也不是不可能。”
周瑜又问道:“那按照伱的估计,我们一来一回,需要多久呢?”
“快则一年半,慢则三年。”时镇说道,“前提是所有船员必须拥有钢铁般的意志,足够团结坚定。”
“建造宝船,三年航行……”
周瑜听了这些,低头沉吟了片刻。
时镇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看着他。
片刻之后,周瑜终于抬头,眼神坚定:“时镇,我相信你说的话!希望大洋彼岸,果真有亩产四千斤以上的高产农作物!从今日起,我会专注于造船技术,并尽快在江东制造出来第一艘宝船!”
“很好。”
时镇点了点头,露出鼓励神色:“宝船的制造技术,都在工程学院里,应该还算是比较详细的。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来询问我。”
“多谢!”
周瑜重重一拱手,深深看了时镇一眼之后,快步转身离去了。
见到此幕,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焦虑。
似乎,让周瑜去在江东建造宝船,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万一他利用书院技术,把宝船建造出来后,不去南美洲探索农作物,反而用来争霸天下,岂不是徒增死伤?